記得當時有很多人都在討論鄒平、齊河、禹城和萊蕪劃歸濟南的問題,我當時也說過,在這個問題上如果是做大省會萊蕪肯定是首選,萊蕪是地級市,整體把萊蕪劃歸濟南管轄不存在紛爭,但是鄒平、齊河和禹城就不一樣了,它們還牽扯到濱州和德州,遠遠要比萊蕪劃濟南復雜的多今天,萊蕪已經屬于濟南了,這也驗證了我所說的。
1、萊蕪劃到濟南后有什么影響?
萊蕪由縣劃為縣級市,由縣級市升級為地級市,再由地級市直接上升到省會層面,在全山東獨一無二。萊蕪劃歸濟南管轄,對普通百姓來說短期內可能感覺不到什么,但從長遠來講會有很多利好,很多人感覺這次行政區劃不合理,但國家都已經批復了,肯定是經過了深層次的研究考察,也肯定有其必要性。我們不要過多去說什么,跟著濟南好不好要經過時間的檢驗,我相信再過五年、十年甚至幾十年,萊蕪人民都會對濟南有一個新的認識,也會對濟南有更深的認同感,
記得當時有很多人都在討論鄒平、齊河、禹城和萊蕪劃歸濟南的問題,我當時也說過,在這個問題上如果是做大省會萊蕪肯定是首選,萊蕪是地級市,整體把萊蕪劃歸濟南管轄不存在紛爭,但是鄒平、齊河和禹城就不一樣了,它們還牽扯到濱州和德州,遠遠要比萊蕪劃濟南復雜的多今天,萊蕪已經屬于濟南了,這也驗證了我所說的。鄒平、齊河和禹城還有希望成為做大省會的籌碼嗎?答案是肯定的,只是時間問題罷了,目前,即使萊蕪劃到濟南無論是區劃面積還是GDP總量也還是不及青島,做大省會、提升省會首位度也只是剛剛開始而已,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2、萊蕪市劃歸濟南,對萊蕪經濟和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哪些影響?
存在感存在感提是肯定的,雖然有些人覺得無所謂,但在別人看來,說起濟南是省會,是副省級城市,是強二線城市,甚至今年有望重回新一線。而說起來說,外地人很多甚至都沒聽說過,即使了解的,也知道是個百萬人口的五線小城,現在直接實現三連跳,跨越式的從五線來到二線,我相信大多萊蕪人還是心情愉悅的,發展格局萊蕪當初設市是因為萊鋼,而這也是萊蕪的經濟命脈。
但是劃歸濟南之后,萊蕪的區劃不在受限,經濟開發區也好,創新試驗區也罷,地理上的對接將為這些潛在的多元經濟提供便捷之道,萊蕪將會從單一化的經濟模式跳轉為多元發展,濟南的資源將與萊蕪共享。城建配套濟南的文化、教育、高校、醫療、交通在省內都是頂尖水準,在過去,如果齊魯這樣國內頂尖的醫療機構想在想在萊蕪建分院,需要很繁雜的程序,要跨市審批,要遞交省級核準批復才行,而如今,這樣的資源部署只需要市里點頭,直接以院區的模式存在都沒問題,再或者直接用醫保卡去濟南市區可以享受本部的頂尖醫療條件,在過去這是無法實現的。
類似的還有大學、企業也都是一樣的道理,在入學、高考、入職等方面都會受益,此外兩地合一之后,交通往來必然大幅增長,濟南市區和萊蕪的公交系統將進一步整合,未來甚至建設快速路、地鐵、城鐵都是極有可能的。而且這樣級別的合并,不拿出點誠意是不可能的,所以搞些惠民措施、營造利民條件,甚至于新建地標建筑,增設高層建筑、寫字樓、酒店也是必然會走的路。
房價萊蕪由于是五線城市,外來人口少,本地人口國企任職比例高,所以不僅房價相對較低,而且很多都住有公產房、集資房,居住成本較低,但是現在對接了市區均價近2萬的濟南,未來單價縮小和濟南的差距是概率事件,雖然不會太離譜,但不可能不受影響。至于其他日常生活方面估計不會有什么明顯變化,畢竟萊蕪和濟南市區距離較遠,不會在城市化對接完成之前直接有什么太直觀的變化,即使是城建和配套等方面的規劃,也要等若干年后形成一定規模的變化以后才有切身感受,
3、萊蕪拆分后并入濟南,對萊蕪人有哪些影響?你怎么看?
對萊蕪來我只談一下負面影響:第一,萊蕪由此失去了獨立財權,除了一些基本經費(由市財政直接切割)外,需要經費必須可憐巴巴的去市里爭取;第二,萊蕪作為地級市可以享有和爭取的國家相關優厚發展政策從此無緣;第三,萊城建設由此會中止數年甚或數十年,作為區政府所在地的縣級城市已經很不錯了;第四,萊蕪現職干部很多會提前退休或者高職低就(會有一大批加括號的正縣級或副縣級干部),那些翹首以盼等待提拔的人,可睡幾年安心覺了,沒有位置了;第五,萊蕪的發展就此邊緣化了(實在邊緣),發展會很難了;第六,大萊蕪的知名度隨著地級市的撤銷,若干年后就鮮有人知道了!對濟南來說,也是沒有益處的,大也不大(大了一點),強更是無稽之談,從長遠來說,萊蕪還會拖濟南的后腿,成為濟南的雞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