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風險控制和隱患排查
風險預警需要對大量的信息進行綜合分析,落后的人工管理手段已經無法適應,只有依靠高科技手段,結合人工管理,提高分析的自動化水平和處理能力,才能逐步提高風險預測的準確性和及時性。因此,建立一個高度自動化、智能化的風險預警系統,與企業其他系統密切配合,將在銀行的風險管理體系中發揮出積極的作用。
1.安全風險預警:安全風險預警是以警報為導向、以矯正為手段、以免疫和安全性為目的的一種防錯、糾錯機制,其通過識別、監控、預測、評價主體實施過程中有可能出現的風險因素,并借助預防控制策略及時矯正主體的不良發展趨勢。
安全風險預警是按照一定的過程進行的,通常包括風險信息收集、預警指標體系建立、風險評價與風險預警。按照其邏輯可將安全風險預警的程序劃分為明確警義、尋找警源、分析警兆和預報警度這四個階段。要做好安全風險預警就必須建立安全風險預警機制。
2、安全風險預警機制:安全風險預警機制就是對于安全風險預先發布警告的制度。構建合理的安全風險預警機制,就能夠將風險預防關口前移,將以風險發生后應急為主的管理模式轉變為事前危險態監控、預防為主的管理模式,將分散、單項的事件處理方式轉變為系統、組合的管理體系。
3、安全風險預警機制的建立:一般情況下,若要獲得良好的預警效果,需建立完善的安全風險預警機制,包括預警規劃、預警方案的制定、預警實施三個方面。這幾部分相輔相成,存在很強的邏輯關系。
(1)預警規劃在制定預警方案和實施預警工作之前,首先要進行預警規劃,即確立預警等級評價時所應參照的指標,構建起預警指標體系。構建指標體系的第一步是對安全風險類型進行識別,明確風險類型,然后分析各類風險的影響因素,以此為來源選取預警指標,建立安全風險預警指標體系。
(2)預警方案的制定,預警方案是實施預警工作的方法參照和理論指導,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合理有效的預警方案是保障安全、消除風險的有利武器。制定安全風險預警方案,一般在于制定安全風險預警等級的評定方法,并提出相應的安全風險應對措施。
(3)預警實施,在可能存在風險的狀況下,如何將預警方案正確地應用于實際工作中,有效發揮預警機制預防風險、減少損失的作用,各實施主體還需準確把握安全風險預警機制實施流程。一般而言,安全風險預警機制實施遵循這樣一個過程:
首先,對于可能存在的風險分析風險預兆,判斷嚴重程度,進行預警響應;其次,檢測各項預警指標,運用預警方案評定預警等級,發出警報;最后,實施具體應對措施,之后對處理結果進行驗收,重新判斷風險情況,驗收合格即可解除警報,不合格則重新實施預警方案,直至驗收合格。
安全風險預警機制邏輯結構圖
安全眼安全風險預警, 可持續高效的對隱患治理各環節進行追蹤,實現企業無隱患運行.安全眼安全風險預警 可快速精準做好風險評估,助企業安全管理能力不斷提升.實時辨識和反映企業安全生產狀態指標,并能以綜合預警指數的形式發布預告的安全生產管理信息化系統。
6. 如何做好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
風險分級管控是企業安全管理的核心。風險分級管控過程中確定的典型控制措施是隱患排查的重要內容。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就是指通過識別生產經營活動中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并運用定性或定量的統計分析方法確定其風險嚴重程度,進而確定風險控制的優先順序和風險控制措施,以達到改善安全生產環境、減少和杜絕安全生產事故的目標而采取的措施和規定。
7. 如何做好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工作
企業應設立專職部門或確定相關職能部門履行全面風險管理的職責。該部門對總經理或其委托的高級管理人員負責,主要履行以下職責:
1.研究提出全面風險管理工作報告;
2.研究提出跨職能部門的重大決策、重大風險、重大事件和重要業務流程的判斷標準或判斷機制;
3.研究提出跨職能部門的重大決策風險評估報告;
4.研究提出風險管理策略和跨職能部門的重大風險管理解決方案,并負責該方案的組織實施和對該風險的日常監控;
5.負責對全面風險管理有效性的評估,研究提出全面風險管理的改進方案;
6.負責組織建立風險管理信息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