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交通
目前,河南省開通地鐵或正在建設地鐵的城市有:鄭州市、許昌市、洛陽市。[36][37]
鄭州軌道交通(ZhengZhouMetro)
鄭州軌道交通是指服務于河南省鄭州市、許昌市的城市軌道交通,其第一條線路于2013年12月28日開通試運營,使鄭州成為中國第18個開通地鐵的城市。截至2017年末,鄭州城市軌道交通通車里程93.6千米,年客運量超過2.5億人次。[4]
鄭州地鐵規劃
截至2020年2月,鄭州地鐵運營線路共5條,分別為:鄭州地鐵1號線、鄭州地鐵2號線、鄭州地鐵5號線、鄭州地鐵9號線(鄭州地鐵城郊線,一期)及鄭州地鐵14號線(一期),均采用地鐵系統,共96座車站,運營線路總長146.35千米。[38][39]
截至2020年2月,鄭州地鐵在建線路有:鄭州地鐵3號線(一期)、鄭州地鐵4號線、鄭州地鐵6號線(一期)、鄭州地鐵9號線(二期,部分站點在建)、鄭州地鐵10號線(一期)、鄭州地鐵13號線(部分站點在建)、鄭州地鐵17號線;計劃開建鄭州地鐵3號線(二期)、鄭州地鐵7號線(一期)、鄭州地鐵8號線(一期)、鄭州地鐵12號線(一期)。[36][40][41][42][43][44][45]
洛陽軌道交通(Luoyang Metro)
根據《洛陽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一期建設規劃(2016~2020年)》顯示,洛陽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由4條線路組成,總長102.6公里,設車站63座,其中換乘車站8座。至2020年,建成1號線工程和2號線一期工程,長約41.3公里,總投資310.88億元人民幣。[37]
航空
截至2018年末,河南省有鄭州新鄭國際機場、洛陽北郊機場、南陽姜營機場、信陽明港機場[46]等4個已通航的民用機場,鄭州上街機場、安陽北郊機場等多個已通航的通用機場。
水運
截至2017年末,河南省有內河航道1675千米。[4]
河南的水路航運主要集中在豫東南和豫中地區的鄭州、開封、商丘、許昌、平頂山、漯河、周口、駐馬店、信陽、南陽等地市,已初步形成了淮河、唐河、白河、賈魯河、沙潁河等多條通江達海的內河航運通道。
運輸
2017年,河南省貨物運輸總量比上年增長11.7%;貨物運輸周轉量增長11.2%。旅客運輸總量下降4.8%;旅客運輸周轉量增長4.7%。機場旅客吞吐量增長16.5%;機場貨郵吞吐量增長10.1%。鄭州—盧森堡“空中絲綢之路”每周18班全貨機滿負荷運行,中歐班列(鄭州)全年開行501班,實現每周“去八回八”高頻次運營。
2017年末,河南省民用汽車保有量1286.02萬輛,比上年末下降13.2%,其中私人汽車1166.82萬輛,增長15.5%。民用轎車(小微型載客汽車)1113.39萬輛,增長18.1%,其中私人轎車1060.68萬輛,增長19.4%。[18]
交通運輸明細圖表
歷史文化
古城文化
歷史古都
夏朝、商朝、西周、東周、西漢、東漢、曹魏、西晉、后趙、冉魏、前燕、北魏、東魏、北齊、隋朝、唐朝、武周、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遼朝、北宋、南宋、金朝、民國等先后有20多個正統朝代先后建都或遷都河南。中國八大古都河南占有四個,分別為十三朝古都洛陽、八朝古都開封、七朝古都安陽、夏商古都鄭州。從夏朝在河南建都起,河南孕育了洛陽、開封、安陽、鄭州、商丘、南陽、濮陽、許昌、登封、夏邑、偃師、禹州、長葛、虞城、柘城、濟源、湯陰、內黃、溫縣、鶴壁、淇縣、淮陽、新鄭、新蔡、遂平、平頂山等古都。
朝代 都城
三皇
五帝
燧人氏(三皇之首),出生、定都并長眠于商丘,開創華夏文明;
伏羲氏(三皇之一),定都、長眠于周口淮陽;
炎帝朱襄氏(三皇之一),建都、長眠于商丘柘城;
葛天氏,出生、建都于商丘寧陵和許昌長葛一帶;
軒轅黃帝(五帝之首),出生、定都于鄭州新鄭;
顓頊(五帝之一),建都于商丘,后遷都于濮陽,長眠于濮陽;
帝嚳高辛氏(五帝之一),出生、建都、長眠于商丘
夏朝
夏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曾多次遷都,主要國都有:陽城(今鄭州登封王城崗遺址)、陽翟(今許昌禹州)、斟鄩(今洛陽偃師二里頭遺址)、商丘(今商丘市睢陽區)、綸城(今商丘虞城東)、帝丘(今濮陽西南)、原(今濟源)、老丘(今開封祥符區東北)、西河(今安陽湯陰縣菜園鎮西河村)等
商朝
商朝曾多次遷都,主要國都有:亳(今商丘虞城縣谷熟鎮西南三十五里)、西亳(今洛陽偃師商城遺址)、囂(今鄭州商城遺址)、相(今安陽內黃)、邢(今焦作溫縣)、殷(今安陽殷墟)、朝歌(今鶴壁淇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