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未來能成為副省級城市么。但合肥想要成為副省級城市,個人認為可能性不大,城市等級主要分四種,1直轄市、2副省級城市、3地級市,副省級城市的級別僅次于直轄市,級別介于地級市和直轄市之間,直觀點副省級市的市長和副省長同級,副省級城市主要領導是由省里提名,中央任命,副省級城市的市長或市委書記通常也都是省委常委。
1、計劃單列市與副省級城市有什么區別?
這是兩個概念,有很大區別。一、計劃單列市是從經濟及財政方面考慮,享受國家資金傾斜,扶持、補貼政策,目前國內有5個城市享受這一待遇,由于它們的地位,因此它們的行政級別,也就水漲船高,享受副省級待遇,二、副省級城市是從行政級別方面考慮,享受國家副省級待遇,低于省、市、自治區行政級別。目前國內有15個城市享受副省級待遇,但是其中許多不是計劃單列市,
2、泉州能成為副省級城市嗎?
目前,主要規劃國家中心城市,區域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副省級計劃單列市時代已經成為過去式。直轄市(省級)、副省級計劃單列市、國家中心城市(鄭州市地級市)經濟情況,經濟總量在泉州前面的有蘇州市、無錫市、長沙市、鄭州市、佛山市、南通市、東莞市、煙臺市,經濟總量接近的省會城市合肥市、福州市、石家莊市、長春市等等,看看那個綜合功能弱了!福建省能設三個副省級城市嗎?交通方面,沒有特別突出的地方至少,看國家中心城市的鄭州、經濟總量及內河港口城市蘇州成為副省級城市再談論這個問題。
3、合肥近十年發展突飛猛進,未來發展可以成為副省級城市么?
目前全國共有15個副省級城市,分別是廣州、武漢、哈爾濱、沈陽、成都、南京、西安、長春、濟南、杭州、大連、青島、深圳、廈門和寧波,它是中國行政建制內的省轄市,其行政級別于1994年2月25日正式施行,其實在行政區劃類別上,副省級城市仍為地級市,由所在省的省委、省政府領導,只是其黨政機關主要領導干部主要由省部級副職人員兼任。
那么合肥未來能成為副省級城市么?個人認為可能性不大,合肥近十幾年的發展確實十分迅速,在安徽省推行的“強省會”戰略,合肥強勢崛起,GDP紛紛超過南昌、昆明、石家莊等普通省會城市,還超過了沈陽、哈爾濱、長春等副省級的省會城市。2018年合肥GDP達到了7822.9億元,在全國省會當中位居第11,目前合肥被納入長三角,而且被定位為長三角的副中心,再加上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也落戶合肥,所以未來合肥的發展前景還是很好的,有望繼續提升它的經濟排名。
但合肥想要成為副省級城市,個人認為可能性不大,副省級城市是上世紀的產物,我們目前的15個副省級城市,在當時已經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大城市,地位比較重要,因此把它列為副省級城市無可厚非。但進入21世紀,副省級城市就再也沒有增加,合肥在90年代的時候還沒發展起來,當時它的GDP還不如南昌、昆明、石家莊等普通省會城市,所以當時沒能夠成為副省級城市,已經錯過了最佳時機,長沙和鄭州其實情況也差不多,目前它們都已經躋身“萬億俱樂部”,但它們與合肥一樣,也是一座普通的省會城市,
4、蘇州、合肥、福州、鄭州、長沙和南昌中,誰會升級為副省級城市?為什么?
副省級市是在原來的計劃單列市基礎上,自中編【1994】1號文起公布為副省級城市。當時共有16個副省級城市,后重慶晉升直轄市,余下的就只有15個城市,可二十多年來就沒有再增加一個新的城市進來,也可以看出這種副省級城市稱號是一種特定時期的產物。雖然我國具有權力高度集中的客觀事實,行政級別也在城市發展中競爭優勢非常明顯,一個副省級城市在全國范圍內的具有很高的資源配置能力,
很多城市都想加入進來,高層也會有所心動,但只要這個口子一打開。無論是哪個城市加入進來,緊跟著就一定會有很多城市蜂擁而入,即便已加入的城市中的實力和重要性參差不齊,但既來之則安之,估計也不太會去變動,后面也不太可能隨隨便便就放其他城市進入到這個俱樂部來,目前的15個副省級城市:廣州、武漢、哈爾濱、沈陽、成都、南京、西安、長春、濟南、杭州、大連、青島、深圳、廈門、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