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歷為大學生的村官(村干部)不都是大學生村官,因為還有一部門是市縣組織招錄,還有一部門大學生村官通過選舉擔任村官的,這樣的村官雖然是大學生初身,但不是大學生村官。我也是一名大學生村官,簡單大學生村官與大學生的關系是,大學生村官全面啟動肇始于2008年,后來在一村一名大學生村官的號召下全面鋪開,高峰時間出現在2013年,在崗人數為50多萬人。
1、大學生被選做村官,屬于大學生村官嗎?
我也是一名大學生村官,簡單說,大學生村官與大學生的關系是:大學生村官一定是大學生中招錄的專職特設職位,是由省級組織部門統一招考的。但是學歷為大學生的村官(村干部)不都是大學生村官,因為還有一部門是市縣組織招錄,還有一部門大學生村官通過選舉擔任村官的,這樣的村官雖然是大學生初身,但不是大學生村官,因此,大學生村官是一個特殊群體。
2、目前大學生村官在農村發揮了越來越大的作用,怎樣才能考取大學生村官?
大學生村官,在農村有幾個年頭了,他們的存在,給農村帶來活力,大學生有文化,素質高,對新生事物容易接受。大學生的出現,對農村的沖擊還是很大的,村干部與大學生村官有本質的不同。村干部的產生,都是有背景的,在農村,看似都是一家一戶,但是,家族勢力在農村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一般情況下,一個大家族撐握一個村莊的政治,經濟命脈,
在農村,爭權奪位,拉幫結伙很嚴重。特別是選舉村長期間,拉選票爭著,搶著當村長,大學生村官的出現,徹底改變了農村的舊面貌,用人制度有了改變。在農村,不類工作,任務,各種人員變動,都會一碗水端平,不管家族大小,人員多少,平等待遇,不由親厚友,一事同仁。受到大多數農民的擁護和熱愛,村里的各種費用減少了,矛盾糾紛減少了,打架斗歐的減少了,拉幫結派的沒有了。
3、大學生為什么有人說越來越多的人回家考村官?
這應該是小范圍的情況,從現實來看,恰恰相反,現在考村官的人并不多了,小猿曾在《大學生村官,一眾走向沒落的特定時期“知青”群體》系列文章中對大學生村官這一特定時期的產生的群體的興起、發展、壯大,到式微進行過詳細討論,在此簡單談下。1、大學生村官全面啟動肇始于2008年,后來在一村一名大學生村官的號召下全面鋪開,高峰時間出現在2013年,在崗人數為50多萬人,
后期,隨著頂端設計、準入門檻、使用管理、薪酬待遇、期滿出路等問題的逐漸凸顯,大學生村官的政策也在調整,從“入口”和“出口”兩個關口調控在崗規模,如今雖沒有最新數據,相信應該已不到十萬人次,因大部分省(市、區)已經停止該政策。2、經濟下行壓力大,整體經濟環境不再像2000年左右,經濟發展進入高速增長期,每年有10%以上的增速,市場上提供的就業崗位多,大學生畢業生人數也不像今天這般規模,
如今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地產、金融、互聯網等接收畢業生人數較多的行業紛紛縮減名額,而一邊高校每年畢業人數早早突破800萬人大關,加上海外留學生,整個就業市場競爭是激烈的。在此種情況下,公務員、事業單位,乃至大學生村官、三支一扶、特崗教師等成為畢業生的優選也就不足為奇了,3、說明現今畢業生就業觀念趨向務實。
盡管大城市有著更多的就業機會,但現在的生活成本也不是一般的大學生夠承受的,特別是一線城市的房價,阻礙了不少人的前進步伐,而選擇離家近的地方找一份相對穩妥的工作,有親情、有朋友,有同學,如果家里的條件還過的去,解決了住房問題,那么基本上整個生活質量、幸福指數是很高的,遠勝過一線擠早晚高峰的地鐵,忍受著房東的漲價威脅,外賣解決生活三餐,過著獨來獨往的孤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