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天下一区二区三区,少妇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日韩高清,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最新毛片

首頁 > 上海 > 嘉定區 > 什么是日全食,天文學中日全食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日全食,天文學中日全食是什么意思

來源:整理 時間:2022-10-24 15:50:21 編輯:上海本地生活 手機版

1,天文學中日全食是什么意思

在太陽將要被月亮完全擋住時,在日面的東邊緣會突然出現一弧像鉆石似的光芒,好像鉆石戒指上引人注目的閃耀光芒,這就是鉆石環,同時在瞬間形成為一串發光的亮點,像一串光輝奪目的珍珠高高地懸掛在漆黑的天空中,這種現象叫做珍珠食,英國天文學家倍利最早描述了這種現象,因此又稱為倍利珠。這是由于月球表面有許多崎嶇不平的山峰,當陽光照射到月球邊緣時,就形成了倍利珠現象。倍利珠出現的時間很短,通常只有一二秒鐘,緊接著太陽光就全部被遮蓋住而發生日全食了。

天文學中日全食是什么意思

2,什么是日全食

日全食是日食的一種,即在地球上的部分地點太陽光被月亮全部遮住的天文現象。日全食分為初虧、食既、食甚、生光、復原五個階段。由于月球比地球小,只有在月球本影中的人們才能看到日全食。民間稱此現象為天狗食日。

什么是日全食

3,什么是日環食日偏食日全食

太陽光完全被月亮遮蓋住了。是日全食 太陽被月亮遮蓋中間,四周有個光環露出來的,是日環食 太陽僅僅被月亮遮蓋一部分,像被咬了一口的,是日偏食。
此時整個太陽圓面被遮住,因此,食既也就是日全食開始的時刻。在太陽將要被月亮完全擋住時,在日面的東邊緣會突然出現一弧像鉆石似的...天文臺對日全食或日環食進行預報時,往往要把這五個階段的時間報告出來。人們根據這些報告就可以了解整個日食的過程,并進行觀測。...
1、日全食:當月輪完全遮住太陽的圓面時就發生日全食。(當月亮位于近地點附近時,月亮的本影可以達到地球,人眼可見日全食)2、日偏食:當月亮處在遠地點左右時,月亮的本影達不到地球,所以不能發生日全食,而只能出現日偏食。3、日環食:當月亮達到遠日點附近時,它的本影圓錐的尖頂達不到地球,這樣造成的視覺效果是月輪好像比太陽的圓小一點。故此時月亮無法遮住太陽,太陽的光環套在月輪的四周,這叫做日環食。

什么是日環食日偏食日全食

4,什么是日全食

00:00 / 01:1270% 快捷鍵說明 空格: 播放 / 暫停Esc: 退出全屏 ↑: 音量提高10% ↓: 音量降低10% →: 單次快進5秒 ←: 單次快退5秒按住此處可拖拽 不再出現 可在播放器設置中重新打開小窗播放快捷鍵說明

5,什么是全日食

在太陽照射下,地球和月球在背太陽方向,都拖著一條很長的影子。太陽、地球和月球都是球狀體,且太陽遠大于地球和月球,因此,它們的影子的主要部分,是一個以其頂端背向太陽的會聚圓錐,叫做本影。在本影內,太陽光盤全部被遮蔽,因而是黑暗的(嚴格地說,由于大氣的折光作用,地球的本影內并不完全黑暗)。由于太陽是一個球狀光源,因此,本影周圍還有一個黑暗與光明的過渡區域。這是一個比本影大得多的發散圓錐,叫做半影。在這個影區內,能得到部分太陽光輝,因而并不完全黑暗。在半影內、本影影錐的延伸部分,是一個與本影同軸而反向的發射圓錐,叫偽本影。它是一種特殊類型的半影,那里,被遮蔽的是太陽光盤的中心部分,太陽的邊緣部分仍然可見,因而也不是完全黑暗的。半影和偽本影的不同部分,明暗程度不同:愈接近本影,愈陰暗;離本影愈遠,日輪被遮蔽程度愈小,愈明亮。 本影的長度,因射影天體的大小和它對于太陽的距離而不同。天體的半徑愈大,其本影愈長。月球的半徑約為地球半徑的27%,如果二者與太陽距離相等,那么,月本影長度也為地本影長度的27%。天體距太陽愈遠,其本影愈長。在一年中,地球(和月球)在接近遠日點時,本影較長;接近近日點時,本影較短。在一個月內,滿月前后,月球本影較長;新月前后,月本影較短。 根據太陽、地球和月球的半徑,以及日地和月地的平均距離可知,地球本影的平均長度是1377 000km,約為月球本影長度的 3.5倍。新月時,月本影的平均長度為 374 500km,略小于月地平均距離(384 400km)。所以,月球影子到達地球時,可以是本影的頂端,也可以是其偽本影。 “形影相隨”,月球拖著自己的影子繞地球運動。當它來到地球的向太陽一側,其影子有時會掠過地面。這時,在月影掃過的地區,人們看到太陽被月輪遮蔽,叫做日食。而當月球繞行到地球的背太陽一側,碰巧也會隱入地球本影。這時,在地球上看來,滿月在天空中失去光輝,這便是月食。可以想見,發生月食時,在月球天空中則看到日食;而當地球上發生日食時,在月球的夜空中,明亮的“地盤”上出現一個很小的黑影,可稱之為“凌地”。

6,日全食什么意思

00:00 / 01:0970% 快捷鍵說明 空格: 播放 / 暫停Esc: 退出全屏 ↑: 音量提高10% ↓: 音量降低10% →: 單次快進5秒 ←: 單次快退5秒按住此處可拖拽 不再出現 可在播放器設置中重新打開小窗播放快捷鍵說明

7,什么稱為日全食

當太陽和月亮運行到同一軌道時,月亮把太陽完全遮住了,就叫做“日全食”;不完全遮住,只遮住了一部分,就叫做“日偏食”。由于地球的自轉,天體的運動,太陽、月亮和地球都在運轉,所以能看到日全食的機會很少,時間也很短,大約也就是七分鐘左右吧!
食和月食的“季節”。日食一定發生在朔,即農歷初一當日。此時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陽之間,但因太陽軌道(黃道)與月球軌道(白道)成5°9交角,故并非每次朔日皆有日食發生,而日食發生時,日月兩者皆一定在“黃白交點”(升交點或降交點)附近。  日、月食的發生必須是新月和滿月出現在黃白交點的一定界限之內,這個界限就叫做“食限”。計算表明,對日食而言,如果新月在黃道和白道的交點附近18度左右的范圍內,就可能發生日食;如果新月在黃道和白道的交點附近16度左右的范圍內,則一定有日食發生。  對月食而言,如果望月在黃道和白道的交點附近12度左右的范圍內,就可能發生月食;如果望月在黃道和白道的交點附近10度左右的范圍內,則一定有月食發生。  由于黃道和白道的交點有兩個,這兩個交點相距180度,所以一年之中有兩段時間可能發生日食和月食,這兩段時間都稱為“食季”,它們相距半年。  太陽每天在黃道上向東移動約1度,由于日食的食限為18度左右的范圍,太陽從黃道和白道交點以西的18度運行到黃道和白道交點以東的18度,大約需要36天,也就是說日食的每一個食季為36天。對于月食而言,它的食限為12度左右,因此月食的每一個食季就只有24天。 2009年7月22日,在銅陵、武漢、高淳、桐城、黟縣、常州,無錫、蘇州等城市能看得到五百年一遇的最完美的日全食,部分地區可看到日偏食。長江大全食。 具體查看http://baike.baidu.com/view/25320.htm, 謝謝觀看,
月亮擋住了太陽啦
太陽全被天狗吃了
日全食簡單的說,是月球把太陽遮住了,地球上的人看不到了..
太陽和地球中間有天體,天體擋住了太陽照射到地球上的光,為日食。如太陽,地球和天體在同一直線上,天體把太陽光全部擋住了,就為日全食。這次的日全食好像是金星擋住了天陽光。(記得是這樣子的,呵呵!有待考證。) 以上純屬個人見解,歡迎大家指正!

8,什么事日全食

日全食是日食的一種,即在地球上的部分地點太陽光被月亮全部遮住的天文現象。日全食分為初虧、食既、食甚、生光、復原五個階段。由于月球比地球小,只有在月球本影中的人們才能看到日全食。民間稱此現象為天狗食日。智利中北部的科金博大區和阿塔卡馬大區部分地點當地時間2日下午4時40分(北京時間3日4時40分)前后迎來了一次日全食。 [1]

9,什么事日全食

月亮是繞著地球轉的 當月亮繞到太陽跟地球成直線的時候剛好擋住了太陽 在地球上形成影子 人在地球的影子里的話就會看不到太陽,場面相當壯觀
日食是月球運動到太陽和地球中間,如果三者正好處在一條直線時,月球就會擋住太陽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這時發生日食現象。在地球上月影里的人們開始看到陽光逐漸減弱,太陽面被圓的黑影遮住,天色轉暗,全部遮住時,天空中可以看到最亮的恒星和行星,幾分鐘后,從月球黑影邊緣逐漸露出陽光,開始生光、復圓。
一次日全食的過程可以包括以下五個時期:初虧、食既、食甚、生光、復圓。 初虧由于月亮自西向東繞地球運轉,所以日食總是在太陽圓面的西邊緣開始的。當月亮的東邊緣剛接觸到太陽圓面的瞬間(即月面的東邊緣與月面的西邊緣相外切的時刻),稱為初虧。初虧也就是日食過程開始的時刻。 食既從初虧開始,就是偏食階段了。月亮繼續往東運行,太陽圓面被月亮遮掩的部分逐漸增大,陽光的強度與熱度顯著下降。當月面的東邊緣與日面的東邊緣相內切時,稱為食既。此時整個太陽圓面被遮住,因此,食既也就是日全食開始的時刻。 在太陽將要被月亮完全擋住時,在日面的東邊緣會突然出現一弧像鉆石似的光芒,好像鉆石戒指上引人注目的閃耀光芒,這就是鉆石環,同時在瞬間形成為一串發光的亮點,像一串光輝奪目的珍珠高高地懸掛在漆黑的天空中,這種現象叫做珍珠食,英國天文學家倍利最早描述了這種現象,因此又稱為倍利珠。這是由于月球表面有許多崎嶇不平的山峰,當陽光照射到月球邊緣時,就形成了倍利珠現象。倍利珠出現的時間很短,通常只有一二秒鐘,緊接著太陽光就全部被遮蓋住而發生日全食了。 日全食時,大地變得昏暗,獸驚歸巢穴。這時天空中就會出現一番奇妙的景色:明亮的星星出來了,在原來太陽所在的位置上,只見暗黑的月輪,在它的周圍呈現出一圈美麗的、淡紅色的光輝,這就是太陽的色球層;在色球層的外面還彌漫著一片銀白色或淡藍色的光芒,這就是太陽外層的大氣—日冕;在淡紅色色球的某些地區,還可以看到一些向上噴發的像火焰似的云霧,這就是日珥。日珥是色球層上部氣體猛烈運動所形成的氣體“噴泉”。色球層、日餌、日冕都是太陽外層大氣的組成部分,平時在一定的條件下也可以觀測到,但在日全食時,這些現象可以看得特別清楚。生光食既以后,月輪繼續東移,當月輪中心和日面中心相距最近時,就達到食甚。對日偏食來說,食甚是太陽被月亮遮去最多的時刻。月亮繼續往東移動,當月面的西邊緣和日面的西邊緣相內切的瞬間,稱為生光,它是日全食結束的時刻。在生光將發生之前,鉆石環、倍利珠的現象又會出現在太陽的西邊緣,但也是很快就會消失。接著在太陽西邊緣又射出一線刺眼的光芒,原來在日全食時可以看到的色球層、日珥、日冕等現象迅即隱沒在陽光之中,星星也消失了,陽光重新普照大地。 復圓生光之后,月面繼續移離日面,太陽被遮蔽的部分逐漸減少,當月面的西邊緣與日面的東邊緣相切的剎那,稱為復圓。這時太陽又呈現出圓盤形狀,整個日全食過程就宣告結束了。
月球把太陽光完全遮住的一種現象 500年一次全日食的,別的時候是遮住一小塊或一大塊

10,什么是日全食是白天突然變晚上嗎

日全食是日食的一種,即在地球上的部分地點太陽光被月亮全部遮住的天文現象。日全食分為初虧、食既、食甚、生光、復原五個階段。由于月球比地球小,只有在月球本影中的人們才能看到日全食。民間稱此現象為天狗食日。差不多就是白天變晚上。日全食是日食的一種,發生在新月在黃道和白道的交點附近18°左右的范圍內。日全食發生時隨著月球遮擋住太陽輻射,大氣層高處的電離層也會發生一些相應變化。這暫時會對信號需經過電離層反射的無線電中波、短波通信造成一定干擾,使用超短波的調頻廣播、手機、無線上網等則不受影響。不過,對整個地球磁場而言,這種影響還是微小的。另外,日食造成的降溫不會很大。擴展資料日全食原理發生日全食是因為太陽靠近月球軌道與地球軌道的一個交點,而同時月球在距此點的最遠的點上。即為光的直線傳播。之所以會發生日全食,是因為存在一種神奇的對稱性。太陽的直徑是月亮的400倍,而它距地球的距離正好也是月亮的400倍。結果,當月亮完全處于地球和太陽之間時,對那些完全處于月亮陰影中的人來說,太陽的表面便被完全遮擋了。太陽變成了黑色,只留下一個金色的光環,天空變成了靛青色。鳥兒此時會失去方向,或者會飛回巢中,蝙蝠和其它夜行動物則可能睡眼惺忪地出來活動。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日全食

11,日食是什么

日食,又作日蝕,是月球運動到太陽和地球中間,如果三者正好處在一條直線時,月球就會擋住太陽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這時發生日食現象。在民間傳說中,稱此現象為天狗食日。日食只在朔,即月球與太陽呈現合的狀態時發生。日食分為日偏食、日全食、日環食。觀測日食時不能直視太陽,否則會造成失明。種類1、日全食太陽比月球寬400倍,但離地球也是400倍遠。由于對稱的緣故,月球的暗影,也就是落在地球表面的陰影,寬度正好可以遮住整個太陽。太陽光球完全被月亮遮住,原本明亮的太陽圓盤被黑色的月球陰影遮蓋。然而,也只有在日全食發生時才可能用肉眼觀測到模糊的日冕。日全食只在月球位于近地點時發生,此時月球的本影錐長度較月地之間距離長,本影錐才能掃到地球表面。由于太陽的實際體積比月球大很多,所以日全食通常只能在地球上一塊非常小的區域見到,因為月亮的本影對太陽來說只是一個小點。(在全食區之外,所見的食相是偏食)。上一次日全食發生于2012年11月13日,下一次的日全食將發生于2015年3月20日。在陽光照射下,月亮和地球在背向太陽的方向拖著一條影子。月亮掃過地面,產生了日食。日食必發生在朔日,即農歷的初一。月亮鉆進地影,造成了月食。2、日偏食中國史書上稱“日有食之,不盡如勾”,造成日偏食的原因是因為觀測者落在月球的半影區中,觀測者會看見一部分的太陽被月球的陰影遮蓋,但另一部分仍繼續發光。太陽和月球只有部分重合,依據兩者中心的視距離遠近(太陽被月球遮蓋的最大直徑)來衡量食的大小。通常日偏食是伴隨著其他食相發生,如日全食或日環食或日全環食。但發生在極區的某些日食會是單純的日偏食(不伴隨其他食相),這是因為月球與黃道面的距離稍遠,只有半影碰到地球表面,上一次不伴隨其他食相的日偏食發生于2011年11月25日,下一次的不伴隨其他食相的日偏食將發生于2014年10月23日。3、日環食當月球處于遠地點時,月球的本影錐不能到達地球;到達地球的是由本影錐延長出的偽本影錐。此時月球的視直徑略小于太陽。因此,這時太陽邊緣的光球仍可見,形成一環繞在月球陰影周圍的亮環。(在環食區之外,所見的食相是偏食)。上一次日環食發生于2012年5月20日,下一次的日環食將發生于2013年5月10日。4、全環食全環食只發生在地球表面與月球本影尖端非常接近,或月球與地球表面的距離和月本影的長度很接近的情形下。由于地球為球體之關系,而本影影錐接觸地球時為日全食(常為在食帶中間),在食帶兩端由于影錐未能接觸地球,致只能有偽本影到達地球之下,所看到的是日環食。所以,當全環食發生時,隨著地月之間的相對運動,會先后出現環食→全食→環食,當然,對于某一個具體的地點來說,在一次日食過程中是不會同時看到全食和環食的。全環食發生機率甚少,上一次全環食發生于2005年4月8日,下一次的全環食將發生于2013年11月3日。
什么是小日食?
日食形成過程
日食的產生:當月亮從太陽面前經過時,月影投射到地球表面(月亮的投影與其他任何物體在燈光下的投影一樣,是實心的,也就是浸在燈光里,而本身是黑暗的)。它投影在地球上的面積很小,只能遮住地面上一小片區域,這一小片區域只有約160 公里,甚至更小一些。也就是說,你也許有可能看到整個太陽消失了,但幾公里以外的另一些人也許看到的是月亮只遮住了太陽的一部分(日偏食),而更遠地方的人們則有可能根本看不到日食。隨著月亮的運行,月影也將在地球表面不斷變化著位置,但它在地面上所經過的面積加起來也不過是地球表面的一小部分而已,而且無論在什么地方,它最多只持續7 分鐘左右。
日食或日蝕是一種天文現象,發生于月球運行至太陽與地球之間。只是從地球上看,月球位于太陽前方,因此來自太陽的部分光線被月球擋住,因此看起來好像是太陽的一部分不見了或突然間消失了。日蝕的形式有三種,依其遮蔽程度命名如下:日全食:太陽完全被月亮遮住; 日偏食:太陽和月球只有部分重合; 日環食:當月球處于遠地點時,月球的本影就不能到達地球,這是太陽的外層光環仍然可以看見; 日全食和日環食在天文學中稱之為中心食,只要發生中心食,必然會發生日偏食。
月亮遮住了太陽叫做“日食”,日食總發生在陰歷初一。當月亮轉到地球背著太陽的一面時,地球就處在太陽和月亮的中間,這三個天體處在一條直線或近于一條直線時,地球就把太陽射到月亮上的光擋住了。這時我們就會看到一個模糊的圓影子映在月亮上,月亮就變暗了,成了古銅色。這個影子就是地球的影子。地球的影子映在月亮上叫做“月食”。月食總是發生在陰歷的月半。 我們說,日食總是發生在陰歷初一,但并不是每逢陰歷初一都會發生日食。因為月亮繞地球轉的圈子和地球繞太陽轉的圈子不在一個平面上。在地球上看月亮,有時候月亮從太陽的上面或者下面經過,三個天體就不在一條直線或近于一條直線上,因而月亮就不會遮住太陽,日食也就不會發生。同樣的道理,月食雖然總是發生在陰歷月半,但并不是每逢陰歷月半都會發生月食。因為月亮每逢月半雖然處在地球背陽面一方,但并不一定同太陽和地球處在一條直線或近于一條直線上。月亮要是從地球影子的上面或者下面經過,地球就擋不住照到月亮上去的太陽光,也就不會發生月食。

12,日全食是什么

一次日全食的過程可以包括以下五個時期:初虧、食既、食甚、生光、復圓。 初虧由于月亮自西向東繞地球運轉,所以日食總是在太陽圓面的西邊緣開始的。當月亮的東邊緣剛接觸到太陽圓面的瞬間(即月面的東邊緣與月面的西邊緣相外切的時刻),稱為初虧。初虧也就是日食過程開始的時刻。 食既從初虧開始,就是偏食階段了。月亮繼續往東運行,太陽圓面被月亮遮掩的部分逐漸增大,陽光的強度與熱度顯著下降。當月面的東邊緣與日面的東邊緣相內切時,稱為食既。此時整個太陽圓面被遮住,因此,食既也就是日全食開始的時刻。   在太陽將要被月亮完全擋住時,在日面的東邊緣會突然出現一弧像鉆石似的光芒,好像鉆石戒指上引人注目的閃耀光芒,這就是鉆石環,同時在瞬間形成為一串發光的亮點,像一串光輝奪目的珍珠高高地懸掛在漆黑的天空中,這種現象叫做珍珠食,英國天文學家倍利最早描述了這種現象,因此又稱為倍利珠。這是由于月球表面有許多崎嶇不平的山峰,當陽光照射到月球邊緣時,就形成了倍利珠現象。倍利珠出現的時間很短,通常只有一二秒鐘,緊接著太陽光就全部被遮蓋住而發生日全食了。 日全食時,大地變得昏暗,獸驚歸巢穴。這時天空中就會出現一番奇妙的景色:明亮的星星出來了,在原來太陽所在的位置上,只見暗黑的月輪,在它的周圍呈現出一圈美麗的、淡紅色的光輝,這就是太陽的色球層;在色球層的外面還彌漫著一片銀白色或淡藍色的光芒,這就是太陽外層的大氣—日冕;在淡紅色色球的某些地區,還可以看到一些向上噴發的像火焰似的云霧,這就是日珥。日珥是色球層上部氣體猛烈運動所形成的氣體“噴泉”。色球層、日餌、日冕都是太陽外層大氣的組成部分,平時在一定的條件下也可以觀測到,但在日全食時,這些現象可以看得特別清楚。 生光食既以后,月輪繼續東移,當月輪中心和日面中心相距最近時,就達到食甚。對日偏食來說,食甚是太陽被月亮遮去最多的時刻。月亮繼續往東移動,當月面的西邊緣和日面的西邊緣相內切的瞬間,稱為生光,它是日全食結束的時刻。在生光將發生之前,鉆石環、倍利珠的現象又會出現在太陽的西邊緣,但也是很快就會消失。接著在太陽西邊緣又射出一線刺眼的光芒,原來在日全食時可以看到的色球層、日珥、日冕等現象迅即隱沒在陽光之中,星星也消失了,陽光重新普照大地。 復圓生光之后,月面繼續移離日面,太陽被遮蔽的部分逐漸減少,當月面的西邊緣與日面的東邊緣相切的剎那,稱為復圓。這時太陽又呈現出圓盤形狀,整個日全食過程就宣告結束了。 日偏食的過程和日全食過程大致相同,由于它只發生偏食,因此就只有初虧、食甚和復圓,而沒有食既和生光這兩個階段。日環食則同樣有初虧、食既、食甚、生光和復圓等階段。 天文臺對日全食或日環食進行預報時,往往要把這五個階段的時間報告出來。人們根據這些報告就可以了解整個日食的過程,并進行觀測。至于日偏食,天文臺在預報時,當然就只給出初虧、食甚和復圓這三個時刻。 我們在日食的預報中,常常還可以看到“食分”這樣一個詞,它是用來表示日食的程度。對于日食而言,食分并不表示太陽圓面被遮俺的面積,而是表示日面直徑的被遮部分與太陽直徑的比值。以太陽的直徑作為1,如果食分為0.5,這就表示太陽的直徑被遮去了一半;如果食分為1,那就是太陽的整個圓面被遮住,那就是日全食。很顯然,食分越大,日面被遮掩的程度就越大。日偏食的食分是小于1.0的,日全食的食分是1.0。 食帶月影掃過的地方。日食的時間長短,同月球影錐在地面上移動的速度以及地球的自轉方向有關。以日全食來說,由于月球的視直徑僅略大于太陽,同時月影在地面移動速度很快,因此日全食的時間是很短暫的。在全食帶的某個地點所看到的日全食時間通常只有兩三分鐘,最多不超過7分鐘。如果全食帶經過赤道附近地區,日全食時間就可延續到7分40秒,這時是觀測日全食的最好機會。 在發生日環食時,月亮總是位于遠地點附近,這時月亮運行的速度較慢,因此日環食的時間比較長,如果日環食發生在赤道附近,那么在赤道附近觀測日環食的時間可長達12分42秒。 就全球范圍來說,如果把月亮半影開始遮掩日面的時間計算在內,日食時間的長度由初虧至復圓的整個過程可長達三個半小時。 日偏食的時候,由于月影范圍大于其本影,食相經過的時間長短要視食分的大小而定,食分愈大,時間也就愈長。 由于月亮的影錐又細又長,所以當它落到地球表面時,所占的面積很小,至多不會超過地球總面積的萬分之一,它的直徑最大也只有二百六十多千米。當月球繞地球轉動時,影錐就在地面上自西向東掃過一段比較長的地帶,在月影掃過的地帶,就都可以看見日食。所以這條帶就叫做“日食帶”。帶內發生日全食的,就叫全食帶;帶內發生日環食的,就叫環食帶。可以看到偏食的范圍很廣闊,已經不像一條帶子,而是很大的一片地區。 全食帶是一條寬度不過二三百千米,長約數千到10000千米的狹窄路徑(有時全食帶的寬度甚至只有幾千米),只有在全食帶掃過的地區才能看見日全食或日環食的發生。全食帶的兩旁是較廣闊的半影掃過的地區,在這些地區內可見偏食。離全食帶愈近的偏食區,所見偏食程度愈大;離帶愈遠,可見偏食程度愈小;半影區以外的地方是看不見日食的。 由于月球是由西向東運行,所以它的影子也是沿同一方向運行,因此各地看到日食的時間是不同的。當地面上的西部地區已經處在黑影區域內,這一地區的人已經看到日食時,東部地區的人卻不能同時看到日食,得在月影向東移來后才能看到日食。所以,西部地區的人總是比東部地區的人先看到日食。 日食每年都有發生,但由于全食帶是一條狹窄的影帶,據估計,平均每200~300年,某一地區或城市才有機會被全食帶掃過,所以,對住在一個城市的人來說,一生可能未看到過一次日全食。
文章TAG:什么是日全食什么是日日全食

最近更新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邮市| 陆河县| 都安| 榆中县| 额济纳旗| 尉氏县| 庆安县| 滨海县| 交口县| 陆丰市| 洪雅县| 松溪县| 银川市| 嵊泗县| 探索| 宁德市| 大兴区| 久治县| 乐清市| 桃园县| 大兴区| 阜康市| 邵阳市| 美姑县| 镇坪县| 宣城市| 宜州市| 娱乐| 望谟县| 枣庄市| 石门县| 吉隆县| 辰溪县| 宿迁市| 新昌县| 定襄县| 绥宁县| 蛟河市| 阜阳市| 厦门市| S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