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巴西漫游蜘蛛
主要棲息地:南美洲
傷害技能:通過叮咬注射毒液,會導致神經失控、呼吸困難和劇烈的疼痛感。
3、黑刺大腭蟻
主要棲息地:中北非
傷害技能:叮咬后可以讓人在四小時內軟弱無力,并蠶食一切可食之物。
4、親吻蟲
英文名:KissingBug
主要棲息地:北美、南美地區
傷害技能:隨身攜帶差戈斯病毒
5、紅火蟻
英文名:FireAnts
主要棲息地:SouthAmerica
傷害技能:每次叮咬時都會從其毒囊中釋放毒液來刺痛和殺害對手
6、黑寡婦蜘蛛
英文名:BlackWidow
主要棲息地:歐洲東南
傷害技能:在咬到你的同時釋放毒液,會導致你痙攣和窒息,死亡率高達5%。自身毒液比響尾蛇強14倍。
7、貓毛蟲
英文名:PussCaterpillar
主要棲息地:北美林區
傷害技能:通過身上的毛刺來刺痛對手,如果你的手碰到,可以疼到肩膀
8、子彈蟻
英文名:TheBulletAnt
N主要棲息地:亞馬遜雨林
傷害技能:在叮咬過后分泌毒素,此毒素會讓人像中彈一樣疼痛。
9、紅背蜘蛛
英文名:RedbackSpiders
主要棲息地:澳大利亞
傷害技能:它的毒液能夠影響人類神經,在澳大利亞每年有250多例叮咬病例接受治療。但只有雌性才有此危險。
10、黃肥尾蝎
英文名:Fat-tailedScorpion
主要棲息地:非洲
傷害技能:通過尾部的毒刺進行攻擊,并注入大量毒液。曾有過殺人記錄。
6. 病毒最強排名
1、真核(微米級): 霉菌2~10微米;真菌2—30微米,最大的可達100微米是真核生物,細胞直徑一般10~100微米。
2、原核(微米級): 細菌,絕大多數細菌的直徑大小在0.5~5μm之間; 放線菌0.5~1微米 ; 支原體0.2~0.3um,, 衣原體直徑只有0.3-0.5微米,立克次氏體0.3~0.6μm×0.8~2.0μm。
3、無細胞結構(納米級) : 病毒:多數病毒直徑在100nm(20~200nm),較大的病毒直徑為300-450納米(nm),較小的病毒直徑僅為18-22納米。
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顯微藻類等在內的一大類生物群體,它個體微小,與人類關系密切。涵蓋了有益跟有害的眾多種類,廣泛涉及食品、醫藥、工農業、環保、體育等諸多領域。
在我國教科書中,將微生物劃分為以下8大類:細菌、病毒、真菌、放線菌、立克次氏體、支原體、衣原體、螺旋體。
7. 最厲害的病毒前十名
今天雨度來推薦幾部優秀的喪尸電影。盡量每種風格都找一部災難類,驚悚類,搞笑類,紀實類,甚至還有青春愛情類。
—《活死人黎明》2004年作品。
這部2004年的喪尸電影翻拍自喬治.羅梅羅1978年的同名作品,故事主線基本沿用原作,視覺效果大大的升級了。起碼喪尸看起來順眼多了。喪尸片分很多種類型,這一部更偏向于災難片。
同類比較出色的還有《驚變28天》之類的作品。開場后劇情迅速進入一種不知名的病毒在擴散。女主一覺醒來,女兒和丈夫前一秒還好好的下一秒就發生了變異。女主進入到逃命的模式,昨天還平靜的小鎮已經狼煙四起。這部電影中的僵尸設定比較常規,行動敏捷,通過咬人來進行傳播,但依然沒有什么智商,被咬后的變異速度也比較飄忽。路人都很快咬一下過一會兒就不是他了。但主角們都會比較慢,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小bug。另外,他們只喜歡咬人,對動物沒有任何興趣,這個細節在后面很重要。女主在逃亡路上認識了幾個人,他們退守到一家大型的購物中心中。這部電影是災難劇情片的節奏、速度。重點不在于和喪尸的戰斗,而是難民們的人際關系。通過災難下人的反應來營造戲劇沖突,比單純的打怪作品要高明不少。導演不是讓人性這根弦一直繃著,看似有些搞笑荒誕,實則大有意味。雨度很喜歡這個設計。人,不就是這樣么?壞的時候可以像魔鬼,好的時候從石頭縫里也能擠出點笑容。
二《我是傳奇》2007年作品。
喪尸電影開始出現的時候,大多都是所謂的B級片,制作相對比較粗糙,以血漿和暴力來博取眼球,少有大投資大卡司的作品。但生化危機系列在商業上大獲成功,讓資本開始關注這個題材。2007年的這部《我是傳奇》就頗有大片的風范。無論是血漿噴濺還是殺聲震天,大多數的喪尸電影都非常熱鬧,但這部《我是傳奇》卻一反常態,大部分的時間都非常的安靜,表現了那種讓人崩潰的孤獨。影片一開場映入眼簾的是荒漠一樣的紐約,這里依然是密集的鋼鐵叢林,但沒有任何人的氣息,只是好像有人在這里生活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