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天下一区二区三区,少妇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日韩高清,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最新毛片

首頁 > 上海 > 崇明區 > 上海市崇明縣市級行政區,崇明是哪個區

上海市崇明縣市級行政區,崇明是哪個區

來源:整理 時間:2023-08-29 20:59:34 編輯:上海生活 手機版

1,崇明是哪個

崇明是上海唯一的一個縣,不是區。縣是和區是并級的編制。
崇明島是崇明縣
上海唯一的一個縣。等同于區級別。

崇明是哪個區

2,崇明島縣屬不屬于上海市

崇明區(2016年7月22日撤縣設區)屬于上海市。(崇明島小部分是江蘇省的啟隆鎮和海永鎮)崇明區由崇明、長興、橫沙三島組成,陸域總面積1411平方公里。崇明島位于中國海岸線中點位置,地理方位東經121°09′30″至121°54′00″,北緯31°27′00″至31°51′15″,地處中國最大河流長江入海口,是世界最大的河口沖積島,也是僅次于臺灣島、海南島的中國第三大島。全島三面環江,一面臨海,素有“長江門戶”、“東海瀛洲”之稱。西接長江,東瀕東海,南與浦東新區、寶山區及江蘇省太倉市隔江相望,北與江蘇省海門市、啟東市一衣帶水。全島面積1267平方公里,東西長80千米,南北寬13~18千米。截至2019年6月,崇明區轄16個鎮、2個鄉、66個居委會、271個行政村:城橋鎮、堡鎮、新河鎮、廟鎮、豎新鎮、向化鎮、三星鎮、港沿鎮、中興鎮、陳家鎮、綠華鎮、港西鎮、建設鎮、新海鎮、東平鎮、長興鎮、新村鄉、橫沙鄉,區政府駐城橋鎮人民路68號。擴展資料崇明區建置沿革崇明島(沙洲)形成有1400年歷史,唐武德年間(618~626),長江口胡逗洲(今南通)東南方向漲出兩座沙洲,相隔70余里,史稱西沙、東沙。據說武則天萬歲通天年間(696~697),始有漁民、樵夫在西沙農耕定居。五代十國時期,楊吳于天祚三年(937)在西沙設立崇明鎮,轄于靜海都鎮遏使(今南通),這是崇明地區有建置的開始。顯德五年(958),后周軍隊攻下南唐在江北的所有領地,暫時廢除崇明鎮建置。北宋初又恢復崇明鎮,隸屬于通州海門縣。北宋天圣三年(1025),續漲出姚劉沙并逐漸與東沙接壤。建中靖國元年(1101),于姚劉沙西北50余里處漲出三沙。南宋嘉定十五年(1222),將姚劉沙廢棄的韓侂胄莊園設為天賜鹽場,隸屬于淮東制置司。寶慶元年(1225),天賜鹽場劃歸淮東總領所。至宋代,在西沙逐漸形成平等、道安、釋樂3個村,之后漸有坍塌。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崇明鎮升為州,隸屬揚州路。首任崇明知州薛文虎,在姚劉沙天賜鹽場提督所舊址建立州城。改崇明鎮為西沙巡檢司,僅存的道安村改為道安鄉。元代后期,東沙與姚劉沙相連,并不斷南坍北漲。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舊城坍沒,州城一遷于原址北15里處。元末明初,東沙坍沒大半。明洪武二年(1369年),崇明降州為縣,仍隸揚州路。洪武八年(1375年),改隸蘇州府。建文年間(1399~1402年),在三沙西南30余里處漲起平洋沙。永樂十八年(1420年),城南為海潮坍迫,縣城二遷于北10里處秦家符(村)。弘治十年(1497年),兼隸太倉州。正德年間(1506~1521年),長沙露出水面,在平洋沙東南,該沙成陸后位置基本未產生遷移。在此期間,姚劉沙與西北三沙連成一片,而西沙坍塌僅剩道安一個鄉。嘉靖八年(1529年),秦家符(村)舊城坍沒于海,縣城三遷于三沙馬家浜,該城存在20多年就坍塌。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左右,姚劉沙坍沒,三沙始坍。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縣城四遷于平洋沙,存在近30年。萬歷十一年(1583年),平洋沙始坍,后來坍存部分漸與長沙接壤。萬歷十六年(1588年),縣城五遷于長沙,城周方圓4里7分,之后一直延續至今。至清初,長沙開始逐漸形成一個大島,并持續漲積。清順治年間,南明御史沈廷揚、將領鄭成功、張名振都來反攻過崇明島。清順治十六年(1659),為了“反清復明”的旗號,鄭成功率領水師進攻崇明縣城(今城橋鎮),被總兵梁化鳳帶領崇明縣軍民頑強擊退。清康熙元年(1662年),隨江流變化,三沙大半坍沒,留下東三沙和西三沙的殘余。雍正二年(1724年),崇明縣專隸于太倉州。明清時期,又有大安沙、高明沙、享沙、日隆沙、富民沙等許多小沙洲時東時西、忽南忽北漲坍變化。至晚清時,以長沙與平洋沙相互連接后為主體形成現今崇明島形狀。長興島形成于清咸豐年間(1851~1861年),至今150年左右。橫沙島形成于清光緒年間(1875~1908年),有120多年歷史。1911年,滬軍都督派遣民軍趕走崇明鎮臺,建立民國崇明縣政府,隸屬于江蘇省管轄;1914年,崇明縣隸屬滬海道管轄。1926年9月,陸鐵強、俞甫才建立崇明縣最早的中共黨組織。1927年,崇明縣又劃歸江蘇省;1928年,崇明縣外沙10個鄉劃出另建江蘇省啟東縣。1933年,崇明縣隸屬于江蘇省第七區;1934年,隸屬于江蘇省第四區(南通)。1939年,崇明特別區公署隸屬上海特別市(汪偽政權)。1945年抗戰勝利后,崇明縣再次隸屬江蘇省管轄;1946年,隸屬江蘇省第三區(松江)。1949年,隸屬江蘇省南通專員公署。1949年2月,蔣介石欽點蕭政之出任崇明縣長,成為民國政府在崇明島的最后一任縣長,任職4個月,1949年6月隨桂永清兵艦敗退臺灣。1949年6月2日崇明縣解放,隸屬江蘇南通專區。1958年12月1日,改隸上海市。1950—1980年代對崇明島北部灘涂的圍墾,有了東風農場、長江農場、躍進農場、前哨農場等十多個農場的規模。1980、1990年代又對團結沙、東旺沙進行大圍墾,形成后來的東灘。2005年5月18日,原屬上海市寶山區的長興鄉、橫沙鄉劃入崇明縣。2009年11月18日,長興撤鄉建鎮。至2016上半年,崇明縣是上海市16個區縣中唯一的縣。2016年7月,崇明撤縣設區。至2017年底,崇明區轄有16個鎮和2個鄉,區政府所在地城橋鎮是全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崇明區參考資料來源:崇明區人民政府-崇明概況參考資料來源:崇明區人民政府-崇明概況(建置沿革)

崇明島縣屬不屬于上海市

3,上海的金山區和崇明縣在行政區域級別上是否是同一級別有什么區別

從行政區劃看,是一樣,但縣從理論上更獨立,比如它有相對獨立的財政,他的公檢法也是獨立的單位,而區的財稅,公檢法都只是市的分支機構。至于哪個更大,還的看他的一把手在市委的地位,區縣一把手有的是進市級班子,而有的沒份
現在 也是崇明區了吧
區和縣是同一級別的~~

上海的金山區和崇明縣在行政區域級別上是否是同一級別有什么區別

4,關于崇明的概況

地理環境 崇明縣目前由崇明、長興、橫沙等三島組成,三島陸域總面積1411平方公里。 其中崇明島位于西太平洋沿岸中國海岸線的中點地區,地處中國最大河流長江入海口,是全世界最大的河口沖積島,也是中國僅次于臺灣島、海南島的第三大島嶼,有“長江門戶、東海瀛洲”之稱。 全島三面環江,一面臨海,西接滾滾長江,東瀕浩瀚東海,南與浦東新區、寶山區及江蘇省太倉市隔水相望,北與江蘇省海門市、啟東市一衣帶水。 全島面積1267平方公里,東西長80公里,南北寬13至18公里。 島上地勢平坦,無山崗丘陵,西北部和中部稍高,西南部和東部略低。 90%以上的土地標高(以吳淞標高0米為參照)在3.21米至4.20米之間。 島嶼地理位置在東經121°09′30〃至121°54′00〃,北緯31°27′00〃至31°51′15〃,地處北亞熱帶,氣候溫和濕潤,年平均氣溫15.2℃,日照充足,雨水充沛,四季分明。 島上水土潔凈,空氣清新,生態環境優良,居民平均壽命76.7歲。 長興島位于吳淞口外長江南水道,東鄰橫沙島,北伴崇明島。 島呈帶狀,東西長26.8公里,南北寬2 ~ 4公里。 面積88平方公里,其中灘涂面積8.5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積26.2平方公里(不包括前衛農場)。 南沿有深水岸線近20公里,一般水深-12米至-16米,最深處-22米,可停靠30萬噸級輪船。 橫沙島是長江入海口最東端的一個島嶼,三面臨江,一面臨海。 背靠長興,北與崇明島遙相呼應,南與浦東隔江相望。 島呈海螺形,南北長 12公里左右,東西寬8公里左右。 平均海拔2.8米。 總面積56平方公里,其中可耕地面積26.8平方公里。 目前尚有灘涂資源0米以上20萬畝、-5米以上67萬畝。 周邊岸線30余公里,其中南端約有2公里深水岸線,水深-12米左右。 建制沿革 崇明島成陸已有1300多年歷史。 公元618年(唐朝武德元年),長江口外海面上東沙西沙兩島開始出露。 以后許多沙洲時東時西、忽南忽北漲坍變化,至明末清初,始連成一個崇明大島。 公元696年(唐朝萬歲通天元年)初,始有人在島上居住。 公元705年(唐朝神龍元年),在西沙設鎮,取名為崇明(“崇”為高,“明”為海闊天空,“崇明”意為高出水面而又平坦寬闊的明凈平地)。 公元1222年(南宋嘉定十五年)設天賜鹽場,隸通州。 公元1277年(元朝至元十四年)升為崇明州,隸揚州路。 公元1396年(明朝洪武二年)由州為縣,先隸揚州路,后隸蘇州府,兼隸太倉州。 民國時期,先后隸屬江蘇南通、松江。 解放后,隸屬江蘇南通專區。 1958年12月1日起改隸上海市,目前是上海十九個區縣中唯一的縣。 長興島成陸于咸豐年間,橫沙島自1886年圍墾、遷居至今已有120年左右歷史。 自2005年5月18日起,經上海市人民 *** 報請國務院批準,原屬上海市寶山區的長興、橫沙兩個鄉行政區劃,成建制劃入崇明縣。 歷史現狀 崇明人民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 明代抗倭斗爭中,崇明“沙兵”以英勇著稱。 1921年秋,崇明西沙農民暴動, *** 在當時的 *** 中央機關報《向導》周報上著文介紹這一壯舉。 1926年9月, *** 江浙省委特派員陸鐵強、俞甫才回崇,建立了全國較早的農村基層黨組織。 在長期革命斗爭歲月中,許多崇明兒女為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崇明縣目前轄有13個鎮和3個鄉。 縣 *** 所在地城橋鎮是全縣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三島合并后,人口總量增加,但自然增長率仍呈負增長。 2005年底全縣戶籍人口為70.1萬人,比上年增加6.9萬人,外來流動人口8.3萬人,人口出生率5.9‰,死亡率 8.8‰,自然增長率-2.9‰。 民族以漢族為主,另有蒙古族、 *** 、滿族、壯族、白族、彝族、朝鮮族、 *** 爾族、布依族、哈尼族、土家族、藏族等少數民族。 前景目標 規劃確立的總體目標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按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圍繞建設現代化生態島區的總目標,大力實施科教興縣主戰略,加快三島聯動發展,努力使崇明三島成為適應上海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的長遠需要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最佳區域之一。 崇明三島前景目標定位: 崇明是上海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空間。 堅持三島功能、產業、人口、基礎設施聯動,分別建設綜合生態島、海洋裝備島、生態休閑島,依托科技創新,推行循環經濟,發展生態產業,努力把崇明建成環境和諧優美、資源集約利用、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現代化生態島區。 崇明三島功能定位主要體現以下六個方面:森林花園島、生態人居島、休閑度假島、綠色食品島、海洋裝備島、科技研創島。 經濟發展 經濟總量 2005年,全縣經濟保持持續穩步增長。 全年完成增加值95.7億元,比上年增長12.2%,連續三年實現了兩位數增長。 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16.1億元,比上年增長1.9%,占全縣增加值的比重為16.8%,比上年下降2.2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43.9億元,比上年增長17.0%,占全縣增加值的比重為45.9%,比上年增加2.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35.7億元,比上年增長11.7%,占全縣增加值的比為37.3%,與上年相比持平。 今年以來中央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稅收來源穩步增加,財政收入得到保證。 全年完成財政收入26.4億元,比上年增長31.1%。 其中:縣級財政收入18.2億元,比上年增長53.2%。 新城開發形態建設進展順利,基礎設施投資創歷史新高,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7.7億元,比上年增長35.1%。 其中基本建設投資11.4億元,比上年增長75.6%;更新改造投資1.9億元,比上年增長9.3%;房地產投資7.8億元,比上年增長9.8%;農村集體投資6.6億元,比上年增長27.2%。 農業 2005年,全縣圍繞生態島建設的目標,以科技興農為主戰略,進一步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穩定糧食生產,大力發展綠色、無公害有機農業,進一步推進農業主導產品的標準化、產業化,不斷提高土地的產出率和農業的經濟效益。 種植的“寒優湘晴”、“嘉花一號”及“金豐”等為主的優質水稻品種種植面積占全縣水稻總面積的95%。 林業生產有新發展,全縣新增生態林2400公頃,新增經濟林84公頃。 畜牧業方面認真抓好重大動物疫病的防控工作,實現群防群控,積極推進特色養殖業,豬禽蛋等主要農副產品上市量比上年有一定增長。 漁業生產進一步調優水產養殖品種,積極發展特色養殖業。 2005年全縣農業總產值完成43.8億元,比上年增長2.1%,其中種植業21.7億元,增長6.4%;林業0.9億元,下降11.2%;牧業5.5億元,增長1.1%;漁業14.8億元,下降1.6%;農業服務業0.9億元,下降12.1%。 全年糧食種植面積為50678公頃,糧食總產量達303031噸。 工業 工業企業克服交通不便、原材料能源緊張等不利影響,行業結構調整力度進一步加大,重點產品、優勢行業在全縣工業中所占的份額增加,工業生產產銷銜接良好,生產總量達歷史最高水平。 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116.8億元,比上年增長15.7 %。 完成工業銷售產值114.9億元,比上年增長14.8%。 工業企業的經濟效益繼續提高。 2005年全縣完成工業增加值30.6億元,比上年增長18.3%;全年完成利潤總額5.4億元,比上年增長4.4%。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優勢明顯,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98.9億元,占全縣工業總產值的84.7%。 重點行業增長幅度明顯,醫藥、海洋設備制造業的產值增幅均超過50 %。 “一業特強”產業有新增長,日用不銹鋼和商業設備制造業全年完成產值12.1億元,比上年增長1.7%。 建筑業 建筑業保持較快的發展。 全年完成建筑業總產值83.1億元,比上年增長32.9%;完成建筑業增加值13.3億元,比上年增長20.2%。 列入縣固定資產投資計劃的房屋施工面積為77.3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8.6%;竣工面積42.6萬平方米,比上年減少4.3%。 金融業 金融市場體系逐步完善,金融服務水平不斷提升,銀行存貸總額繼續增加。 2005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221億元,比年初增加34.5億元;貸款余額122億元,比年初增加2.1億元,其中住房貸款35.7億元,比年初減少1.5億元。 內外貿易 商業網點布局力度加大,市場銷售規模擴大。 2005年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1億元,比上年增長10.8%。 其中吃的商品零售額5.8億元,增長11.4 %;穿的商品零售額2.4億元,增長9.8%;用的商品零售額9.0億元,增長10.6%;燒的商品零售額0.7億元,增長11.6%;集市貿易成交額2.2億元,比上年增長10.6%。 外貿企業積極調整產品結構,大力培育新增長點,出口能力明顯增強。 2005年完成外貿出口撥交額25.7億元,比上年增長20.8%。 其中工業品出口撥交額25.4億元,增長21.4%;農副產品出口撥交額0.3億元,下降11.4 %。 招商引資 招商引資措施有力,成效顯著,兩大園區形態開發進入實質性階段。 2005年全縣引進各類企業1514戶,比上年減少108戶;注冊資金總額41.3億元,累計完成稅金19億元,比上年增長43.9%。 其中崇明工業園區和富盛開發區共引進注冊企業473家,注冊資金12.7億元,完成稅金9.1億元;各鄉鎮經濟小區引進企業1041家,注冊資金28.6億元,完成稅金9.9億元。 2005年,新批準三資企業24家,比上年減少23家;項目總投資6992萬美元,合同外資2741萬美元,分別比上年增長360.3%和155.9%。 郵電通訊及交通運輸業 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城鄉信息化服務程度明顯提高。 2005年全縣郵電業務收入2.3億元。 年末電話交換機總容量25.3萬門。 年末擁有電話用戶22.7萬戶,比上年凈增2萬戶。 每百戶住宅電話擁有量達87部。 郵政業務平穩發展, 2005年進出函件670萬件,進出特快專遞10.8萬件,發行各類報刊雜志1444萬份。 信息化建設的推進與應用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按照“務實、為民、高效”的工作要求,及時完成信息公開的各項任務,組織實施了崇明 *** 網站第二次改版工作,各委辦局積極推行使用正版軟件工作,利用現有網絡資源,促進縣級網上行政審批工作,使 *** 門戶網站和公務網功能得到提升。 全年共采集社會保障卡信息7801人次,發放社會保障卡7246張。 交通設施不斷完善,客運能力逐步提高。 2005年總投資3100萬元,建造了3艘高速輪和1艘車渡輪,新增客位830個,新增車位28個,滬崇之間的車客來往更加快速、便捷。 年內新開通了長興和橫沙兩條水上航線,使水運航線增至18條。 全年水運旅客1142萬人次;渡運車輛124萬輛次。 2005年年末,共有公交線路30條,線路長度910.7公里,全年運送旅客2199萬人次。 旅游業 按照崇明生態島的功能定位,積極開發新的旅游景點,大力發展生態休閑旅游。 2005年新建了崇明西沙濕地生態修復實驗基地和世界河口沙洲展示館,新辟了明珠湖等旅游景點。 利用節慶活動的契機,打造崇明旅游品牌,成功舉辦了“環島駕車游”、“森林嘉年華”、“明珠湖杯垂釣賽”、“前衛金秋生態文化節”、“漁家歡樂節”、“農家樂風采攝影展”等主題活動,吸引島內外游客前來觀光旅游。 2005年接待游客79.2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6%;完成營業收入1.9億元,比上年增長27.3%。 社會事業 科技 圍繞“科教興縣”主戰略,發揮科技在生態島建設中的引領作用,《崇明生態島建設科技支撐實施方案》正式落地,利用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優勢資源,崇明生態科技創新基地在前衛村正式啟動。 各類、各級科技項目為生態島建設注入新的活力,2005年確定縣重點科研攻關計劃項目、農業科技成果示范推廣項目和科技產業化項目共36項,申報國家科技創新基金和市創新資金項目6項,申報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3項、申報市重點新產品計劃項目7項。 科普工作不斷扎實推進,科普活動形式多樣,通過科普早市、報告會、畫廊、展板巡回展示等活動,將科普知識送到千家萬戶。 教育 全面實施教育綜合改革,努力構筑教育人才高地,教學質量穩步提高。 2005年總投資3700萬元的55所中小學校園網已全部完成;總投資5510萬元的明珠花苑小學完成了前期準備工作;各校校舍改擴建工程有序推進。 完成了崇明中學“上海市實驗性、示范性高中評審”的評審工作。 二期課改工作全面推廣。 師資隊伍建設得到加強,2005年從全國10多個省市引進各類教育人才248名,全年舉辦了5個本科學歷培訓班、5個碩士研修班、20個教師職務培訓班,派出38名教師赴國外進行專業培訓。 教學質量穩步提高,2005年小學畢業生合格率超過98%;初中畢業考試一次性合格率為94.8%;高中階段入學率在98%以上;高考上線率為83%,其中本科上線率達46.2%,這兩項指標創歷史新高。 文化、廣電 群眾性文化活動豐富多彩。 2005年成功舉辦了“第八屆文化藝術節”、“各屆人士中秋文藝晚會”、“臺灣、海南、崇明兩岸三島藝術家作品展”、“21世紀中國當代藝術家作品展”、“生態島建設圖片展”等一系列活動。 同時組織實施送文化下鄉活動,全年文藝演出256場次,觀眾達23萬人次;千場電影下農村,觀眾超過50萬人次;萬冊圖書送鄉鎮,增加了人民群眾的精神食糧。 廣電設施進一步完善,廣播、電視、報紙三大媒體做好輿論導向宣傳。 總投資2400萬元的廣播電視設備數字化改建已投入試運行,有線電視信號將在全島實行無線全覆蓋。 三大媒體圍繞黨員先進性教育和群眾性生態島建設教育等活動,共發布各類消息400多篇。 2005年崇明人民廣播電臺共播出3376小時,播出新聞5447 條,崇明電視臺共播出3285小時,播出新聞1920條。 全年新增有線電視終端用戶2.5萬戶,年末終端用戶達6.4萬戶。 衛生 衛生設施不斷改善,醫療水平有新的提高。 2005年總投資2.6億元的中心醫院一期改造工程基本結束。 總投資6000萬元的傳染病醫院遷建工程已開工建設。 總投資3950萬元的城橋、堡鎮、廟鎮、陳家鎮、建設、港西等鄉鎮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有序推進。 全民疾病預防控制工作得到加強,預防和控制了“非典”、“禽流感”等傳染病的發病和流行。 2005年全縣有各類衛生機構21個;擁有醫院病床2950 張。 各醫療機構完成診療次數136.7萬人次;收治入院人數6.8 萬人次。 體育 體育賽事有序開展,全民健身遍地開花。 2005年成功舉辦了“崇明島杯”全國公路自行車冠軍賽,組織開展了第44屆“烈士杯”籃球賽、中小學乒乓球賽、中小學田徑比賽、小學生籃球賽;承辦了縣首屆特奧會。 開展了第十屆全民健身節活動,對1760名各年齡段人員進行了體質測試。 66個健身苑建設完工。 公用事業 公用事業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 2005年有縣屬自來水廠4家,年供水量1750萬噸,管線長度110公里。 全年發電量14.9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4.2%,售電總量達13.5億千瓦時,其中城鄉居民生活用電1.5億千瓦時。 人民生活 人口 三島合并后,人口總量增加,但自然增長率仍呈負增長。 2005年底全島戶籍人口為70.1萬人,比上年增加6.9萬人,外來流動人口8.3萬人,人口出生率5.9‰,死亡率 8.8‰,自然增長率-2.9‰。 勞動就業 城鄉就業工作得到加強,就業人口總量增加。 2005年末,全縣城鎮職工人數為3.3萬人。 其中企業單位職工1.5萬人;事業單位職工1.5萬人;機關、團體0.3萬人。 通過開發“百人千人就業項目”,推進“雙困”對象就業,2005年新增就業崗位24109個,完成年度目標的177.0%,其中新增島外就業10237人;新增島內就業13872人。 職業培訓工作進一步加強,2005年實施各類培訓15000多人,超額完成年計劃7000人的目標任務。 社會保障 社會保障覆蓋面進一步提高,民生基礎保障工作得到落實。 2005年全縣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100%;農村養老保險投保率達93%。 城鎮居民低保繼續實現應保盡保。 2005年,實行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2.7萬人次,保障金額2432萬元;補助協保對象2.6萬人次,補助金額336萬元;發放糧油幫困卡3.1萬張、糧油幫困券1330張,折合金額127萬元;全年新增小城鎮社會保險參保人數3.9萬人,外來人員綜合保險參保人數2.5萬人。 農村低保也實現應保盡保,老年農民養老金補貼制度繼續實行,2005年全縣有7.5萬名65歲以上老年農民有了養老金。 農村貧困戶危房改造投入不斷增加,2005年市縣兩級共投資692萬元,分兩批改造農村貧困戶危房共4511間。 全年投資358萬元,對5個鄉鎮敬老院實施改造,新增養老床位280張,年末全縣共有福利養老院33所,收養人員2287人。 居家養老有序開展,全年有567名居家養老服務員堅持為1777名對象開展服務。 城鄉居民收入 城鄉就業工作的加強,增加了城鄉居民的收入來源,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2005年,全縣職工年平均工資為20020元,比上年增長15.6%;農村住戶年人均純收入6185元,比上年增長7.0%。 居民儲蓄總量不斷增加,年末城鄉居民儲蓄余額141.2億元,比年初增加24.7億元,人均儲蓄達21170元,比上年增加2810元。 住宅建設 受國家宏觀調控的影響,房地產投資增幅比上年有所下降,住宅建設規模得到了有效控制。 2005年,住宅建設完成投資額7.8億元,比上年增長10.4%;住宅施工面積45萬平方米,住宅竣工交付面積13.0萬平方米,完成了金月灣、怡祥居西苑、甘霖坊、博園新村、電業新村、匯秀園等商品房建設,兩個80萬項目的啟動,有力地推進商品房和中低價商品房建設。 全年投資1832萬元對城橋鎮、堡鎮、新河共19個舊區、59個街坊、355幢住房共計63萬平方米實施綜合改造。 年末城鎮居民人均居住面積達19.7平方米;農村家庭人均居住面積66.9平方米。 城鄉建設和環境保護 重點實事工程 重點實事項目在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下,按照時間節點要求,有序推進實施。 《崇明三島聯動總體規劃》已經市委、市 *** 批準組織實施。 上海至崇明長江橋隧工程前期工作進展順利。 新城和陳家鎮試點城鎮建設進入形態開發階段。 總投資9.1億元的陳海公路中段工程建設即將竣工。 總投資1.4億元,改建了一江山路、育麟橋路、鼓浪嶼路,新建了花鳥路和新東引路。 中雙港至陳家鎮220KV雙回路和陳家鎮至長興島110KV雙回路工程竣工。 建成了3×1500KW風力發電示范一期工程。 完成了城堡兩鎮18萬平方米住宅平改坡改造。 完成了214個行政村社區服務中心的創建任務。 年內建設鄉村公路413公里,完成了10座縣級大河危橋改造。 環境保護 2005年是全面完成第二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工作目標的沖刺年,按照生態島建設的總目標,環境保護的投入力度不斷加大。 總投資2.1億元的城橋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已開工建設。 總投資1億元的崇明生活垃圾綜合處理場一期也已正式啟動。 總投資3.2億元的北橫運河水源涵養林和陳海公路通道防護林已經建成。 全縣21個生態村創建工作加快推進。 依法實施對19戶廢水排放重點監管企業排污口的規范化整治。 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處置的長效管理機制進一步加強,新建了陳家鎮、新河鎮等4個小型垃圾壓縮中轉站。 縣級河道和鄉鎮、村級溝河得到整治,開工建設南橫引河東段疏拓工程和張網港、東平河等4條斷頭河貫通工程。 造林綠化又有新的發展,全年新增林地面積2467公頃。 2005年全縣島域森林覆蓋率達到15.9%。 長興、橫沙兩島基本情況 經上海市人民 *** 報請國務院批準,原屬上海市寶山區的長興、橫沙兩個鄉行政區劃,自 2005 年 5 月 18 日起成建制劃入崇明縣。 實行上述行政區劃的調整,是上海市委、市 ***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著眼于上海發展大局的一項重大舉措,有利于“三島”(崇明、長興、橫沙)統一規劃,合理配置資源;有利于“三島”產業結構優勢互補,推進崇明生態島的建設。 長興鄉設有 24 個行政村, 260 個村民小組。 其中,漁業村 1 個。 總人口 3.6萬 人(不包括前衛農場)。 島內有鳳凰鎮、潘石鎮、圓沙鎮,其中鳳凰鎮為鄉 *** 所在地,位于島的中部。 長興島的功能定位是“海洋裝備島”。 橫沙鄉設有 24 個行政村, 1 個居委會, 246 個村民小組。 其中,漁業村 1 個。 總人口 3.3萬人。 鄉 *** 所在地為新民鎮。 1992 年,橫沙島被國務院列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 橫沙島的功能定位是“休閑度假島”,主要開發國際會務會展中心、國際娛樂中心、低密度高檔住宅別墅區、游艇俱樂部等項目。

5,上海縣的行政區劃

上海市轄有浦東新區、黃浦、徐匯、長寧、靜安、普陀、虹口、楊浦、閔行、寶山、嘉定、金山、松江、青浦、奉賢15個區和崇明1個縣,共104個街道、107個鎮、2個鄉;有居委會4154個、村委會1593個。地圖如下:上海市鄉鎮行政區劃數據,是結合野外實測資料,同時參照有關地理圖件,采用人機交互的方式開展行政區劃地圖矢量化工作,最終獲取上海市鄉鎮區劃邊界數據。主要包括省市鄉、鎮、街道矢量邊界,精度滿足1:1萬比例尺要求。
1984年8月,上海縣轄有紀王、諸翟、華漕鄉、新涇、虹橋、龍華、梅隴、莘莊、曹行、塘灣、馬橋、北橋、顓橋、三林鄉、陳行鄉、杜行鄉、魯匯鄉17鄉,莘莊、七寶、龍華、漕河涇鎮、北新涇5鎮。鄉、鎮下設有238個行政村、2339個村民組、76個居民委員會。9月龍華、漕河涇兩鎮分別劃屬徐匯區,北新涇鎮劃屬長寧區,全縣轄有17鄉2鎮。 1992年12月,上海縣轄3鎮14鄉,分別為:莘莊鎮、七寶鎮、顓橋鎮、紀王鄉、諸翟鄉、華漕鄉、虹橋鄉、梅隴鄉、莘莊鄉、塘灣鄉、曹行鄉、北橋鄉、馬橋鄉、三林鄉、陳行鄉、杜行鄉、魯匯鄉。 1992年7月,新涇鄉、龍華鄉分別劃入長寧區和徐匯區。1992年9月26日,經國務院批準,撤銷上海縣,與同時撤銷的閔行區合并為新的閔行區。
1984年8月,上海縣轄有紀王、諸翟、華漕鄉、新涇、虹橋、龍華、梅隴、莘莊、曹行、塘灣、馬橋、北橋、顓橋、三林鄉、陳行鄉、杜行鄉、魯匯鄉17鄉,莘莊、七寶、龍華、漕河涇鎮、北新涇5鎮。鄉、鎮下設有238個行政村、2339個村民組、76個居民委員會。9月龍華、漕河涇兩鎮分別劃屬徐匯區,北新涇鎮劃屬長寧區,全縣轄有17鄉2鎮。

6,上海崇明縣在哪個區

  在上海市,屬于一個小縣。   崇明縣目前由崇明、長興、橫沙等三島組成,三島陸域總 面積1411平方公里。   其中崇明島位于西太平洋沿岸中國海岸線的中點地區,地處中國最大河流長江入海口,是全世界最大的河口沖積島,也是中國僅次于臺灣島、海南島的第三大島嶼,有“長江門戶、東海瀛洲”之稱。全島三面環江,一面臨海,西接滾滾長江,東瀕浩瀚東海,南與浦東新區、寶山區及江蘇省太倉市隔水相望,北與江蘇省海門市、啟東市一衣帶水。全島面積1267平方公里,東西長80公里,南北寬13至18公里。島上地勢平坦,無山崗丘陵,西北部和中部稍高,西南部和東部略低。90%以上的土地標高(以吳淞標高0米為參照)在3.21米至4.20米之間。島嶼地理位置在東經121°09′30〃至121°54′00〃,北緯31°27′00〃至31°51′15〃,地處北亞熱帶,氣候溫和濕潤,年平均氣溫15.2℃,日照充足,雨水充沛,四季分明。島上水土潔凈,空氣清新,生態環境優良,居民平均壽命76.7歲。   長興島位于吳淞口外長江南水道,東鄰橫沙島,北伴崇明島。島呈帶狀,東西長26.8公里,南北寬2 ~ 4公里。面積88平方公里,其中灘涂面積8.5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積26.2平方公里(不包括前衛農場)。南沿有深水岸線近20公里,一般水深-12米至-16米,最深處-22米,可停靠30萬噸級輪船。   橫沙島是長江入海口最東端的一個島嶼,三面臨江,一面臨海。背靠長興,北與崇明島遙相呼應,南與浦東隔江相望。島呈海螺形,南北長 12公里左右,東西寬8公里左右。平均海拔2.8米。總面積56平方公里,其中可耕地面積26.8平方公里。目前尚有灘涂資源0米以上20萬畝、-5米以上67萬畝。周邊岸線30余公里,其中南端約有2公里深水岸線,水深-12米左右。
文章TAG:上海上海市崇明崇明縣上海市崇明縣市級行政區

最近更新

主站蜘蛛池模板: 娄烦县| 凤庆县| 宁南县| 视频| 娄底市| 奇台县| 临泉县| 永福县| 吴桥县| 高州市| 若羌县| 中宁县| 南和县| 呼玛县| 禄丰县| 祥云县| 赤城县| 淳安县| 资溪县| 涿州市| 舞钢市| 南岸区| 社旗县| 高密市| 灌云县| 和平区| 彭山县| 新郑市| 兴安县| 康保县| 华池县| 白河县| 商水县| 潮安县| 东源县| 谢通门县| 安陆市| 金寨县| 安岳县| 迭部县| 浪卡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