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成文的9分以下;經查證為全文抄襲的0分。故意考“0”的一般家庭的人,后來后悔的可能性比較大,(每年都有大學生不堪壓力而選擇輕生或者抑郁的)縱觀一個人的成長歷程,自幼至老,能給人帶來真正幸福感的就是一個良好的心理狀態,對于0分考生,盡管有官方的解釋每年都相差不大,我還是想說里面應該是情況很多的,不乏部分考生因為心里狀態欠佳,在最后的時刻放棄高考的。
1、高考寫出0分作文的人,其中一些人明明水平很高,可是得了0分,為啥呢?
文章來自網絡,若侵犯版權將立即刪除。網絡發展到今天,每年都會冒出很多“高考零分作文”,不知不覺間,“高考零分作文”已經成為智商篩選器之一,06年上海高考作文是《我想握著你的手》,考完后不久冒出一篇“高考作文涉及同性戀被判0分”的帖子。還有大學教師煞有介事的寫了評論文章來贊揚這篇“作文”和勇敢的“學生”:這篇作文寫得太好了,不論從扣題、構思、表述、用詞來看,都非常地出色,這樣的作文就是滿分也沒什么驚訝的,怎么會是0分呢?我們判斷一篇文章的好壞,立意、文章的結構、文采和細節處理是最重要的四個方面;至于作者的觀點,本身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
能不能說,如果有誰的觀點不符合某種模式,這文章本身就成了問題了呢?我們有些教師的教育理念真是害人不淺,在這種僵化的教育模式下,人的創造性思維和鮮明的個性被無情的扼殺了。一篇作文事小,錯誤的教育觀念、教育思想和人才評判標準不改變,影響可就大了,我覺得這個考生是不幸的,0分作文使他今年沒法圓他的大學夢了;但他又是幸運的,網上潮水般的聲援聲,已經給了他最好的評分。
你看,贊揚的同時上升到“有些教師的教育理念真是害人不淺”、“僵化的教育模式”、“錯誤的教育觀念、教育思想和人才評判標準”,那位大學老師可能很久以后才會知道(甚至永遠不會知道)他在贊揚的是博眼球的段子手寫的偽文,他的贊揚和對中國教育批評都暴露出了他的單純。2015年全國卷一進行作文改革,首創“任務驅動型作文”,題目是“女兒舉報父親高速公路非打電話”,
考完后網上“一封寫給高考命題老師的信”很快躥紅。一位自稱來自陜西閻良的農村學生自曝家事,痛訴自己“看到材料后,不知道如何提筆寫信”,因為農村從來沒見過車、也沒走過高速公路。信中寫道:“尊敬的老師,高速公路對我而言,也只是電視上、報紙上和書本上的事,我走過的路只有鄉間小道,最好的路也只是鎮里的馬路第一次聽到高速公路這個詞語后,我曾經幻想有一天,我能夠帶著父親一起走在那樣的路上,寬闊平坦。
但截止到現在,截止到我寫這封信,我仍然沒有目睹過‘她’的芳容父親,一個一輩子只和土地打交道的質樸農民,他怎么會有車呢?當然,他有車,那個爺爺手里就有的架子車,”很多看新聞不過腦子的人就開始質疑高考作文的公平性,甚至認為教育部門應該反思。其實你只要稍微檢索一下就會發現,這封寫給出題者的信并非真的是考生所寫,而是寧夏銀川一家政府機關人員高鵬,
高鵬今年38歲,高鵬說,因為他侄子今年也參加高考,所以對此比較關注。當時作文題目一出來,他就感覺出的有點問題,主要是題材不夠寬泛,于是提筆寫了這樣一篇文章,“沒想到會引起這么大的反響。”高鵬說,文章是6月7日下午兩點多寫的,總共花了37分鐘,當天下午3時許,他將文章發在了朋友圈,結果被眾多朋友轉發。
到了9日下午,這封陜西閻良考生的信,經過翻版改造,出現了甘肅會寧版的,河南商丘版的,高二小版的,結尾都推介了自己的家鄉,最終閱讀量都超過了10萬,俗話說:造謠動動嘴,辟謠跑斷腿。就算沒讀過高中、沒參加過高考,不清楚高考作文大概什么路子,動動手搜索一下高考作文評分標準總行吧?以魔都為例,最后一檔(0-9)的標準為:不成文的9分以下;經查證為全文抄襲的0分,
2、河北高考成績公布:700分以上考生27人,均為理科考生,0分的共8千余人,你怎么看?
河北今年高考文理科總分皆是750分。700分以上考生27人,均為理科生,從這個統計來說,也可以看出高考的難度的確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至于說到0分考生達到8624名,這個數字乍一看的確令人吃驚!認真查看了有關消息,看到閩南網給出的消息說是河北教育考試院一副院長表示:0分考生主要是缺考,就是成功報名高考但是沒有參加實際考試,也有個別作弊被取消成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