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書院繁榮,北宋四大書院河南就有兩個。如今河南沒有一所211985齊名的重點大學,只有一所211大學鄭州大學位于河南省會鄭州,河南學子若想就讀于一流高等學府,必須經過激烈乃至慘無人道的考試競爭走出河南,即使多了一所中科大,河南又能怎么樣,也改變不了河南高教整體落后的現實。
1、為什么河南就一所211?
謝謝邀請。如果題主留心觀察的話,會發現985、211院校基本都是之前的重點高校,80年代的重點高校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南京、武漢、西安等城市。在90年代末提出211工程后,增列的基本都是部署高校,當時的河南省是沒有部署高校的,不過后來提出一省一校(1個省至少1個211院校),當時的鄭州大學入選(2000年三校合并之前的鄭州大學遠沒有現在的鄭州大學厲害)。
這也是現在許多211大學被家長和學生質疑的原因,不少雙非院校的實力遠超他們,因為同省市限制的因素沒有入選,其實,個人認為河南大學還是很有實力的,在52院系調整后才走下坡。從之前公布的資料,我們發現河南大學農學院獨立為河南農學院(今河南農業大學),醫學院獨立為河南醫學院(今河南醫科大學,2000年并入鄭州大學),行政學院獨立發展為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學院(2010年3月,撤銷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建制,并入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水利系組建武漢水利學院(今武漢大學),財經系組建中南財經學院(今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植物病蟲害并入華中農學院(今華中農業大學),畜牧獸醫并入江西農學院(今江西農業大學),土木系和數理系數學專業并入湖南大學...看到這一系列的大學,是不是覺得如果不調整的話,河南大學也許就是所985名校,
2、為什么河南就不能再新建一所211大學?
其實原因很簡單,沒錢。不要覺得一個省那么大,就想當然的認為新建一所211大學不差錢兒,可以看看河南省的財政收支情況,2019年河南省財政收入只有6187.2億元,而同年深圳市財政收入9424.2億元。河南省財政收支差額-5442億元,排名全國第一,這說明河南省的財政狀況嚴重入不敷出,根本沒有閑錢去建設一所高水平大學,
再來看看河南省教育廳2019年財政撥款收入只有205億元,這些錢要拿給包括鄭大河大在內的五十多所高校花,一個高校能分多少?對比清華大學一年的經費支出就是243億元,即便只看財政撥款也有54億元。對于河南省這樣一個優質高校資源匱乏的省份來說,要建設一所211水平的大學,至少要是一所綜合性大學吧,在校生規模至少要2—3萬人吧,這樣的一所大學建起來怎么著一年也得投入至少50億吧,至少要連續投入二十年才能初步達到中等211高校水平吧,那這樣算下來至少就是一千億元,這個錢從哪里來?而且大學靠的不是高樓大廈,靠的是大師和積淀,如何保證就能一定建設成功?即便是深圳的南方科大,上海的上科大,杭州的西湖大學,也都是先從小而專做起,一年招生不過幾百人,請問這么小的招生規模對于高考人數超百萬的河南省來說,又有多少意義?,
3、河南有一億人口,為什么只有一所211大學鄭州大學?
河南的發展,即受益于歷史的積淀,又受累于農耕文化的羈絆。河南的定位,不言自明,不管賦予多少桂冠,耕地的紅線更多還是需要河南人的堅守,郭冬林的小品、河大一女生的微博發聲,過年期間的兩件事無一不牽動著每個河南人的心。我們不能總抱怨別人黑河南,誠然,我們并不是完美無缺,但也絕非一無是處,我們不得不承認一個現實,河南確實在某方面要落后于其他省份。
其根本原因在于,河南的現狀跟高等教育的缺位有很大關系,在大多數人選擇性的忽視當中,“種地的是不需要高學歷”的觀念在某些人心中根深蒂固,鄭州大學作為河南僅有的一所211大學,成為別人留給河南高校唯一的遮羞布。我們常怪罪于紀登奎,但他絕非河南教育的唯一罪人,在當時的歷史大背景下,少餓死一些人還是讓一部分人有學上,換做你我,這也是一個不難做出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