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人,明代,高59.5cm,寬18cm,明朝萬歷年間,身為禮儀掌印官的太監(jiān)鮑鋒捐資重建了這座寺廟,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文明歷史的禮儀之邦,當今,倡導海外中國公民和海外中國公民提高自身文明素質,是弘揚中華文明的必然要求,到了明代,由于很多皇帝信佛,宦官們積極投資修建寺廟,塑造真身。
泥人,明代,高59.5cm,寬18cm。這個人物戴著黑色的帽子,穿著圓領襯衫,穿著涂成金色和紅色的衣服,腰間系著一條方形的腰帶,一條流蘇從左側垂到膝蓋,右手腕上掛著一串念珠,雙手交叉放在胸前。這座雕像原本藏在北京房山的竇律寺。明朝萬歷年間,身為禮儀掌印官的太監(jiān)鮑鋒捐資重建了這座寺廟。據說,這座雕像是鮑鋒的支持者雕像。
泥人,明代,高59.5cm,寬18cm。在封建社會,有許多信奉佛教的宮廷宦官。到了明代,由于很多皇帝信佛,宦官們積極投資修建寺廟,塑造真身。法國集美博物館收藏的30多幅水陸畫,是明代景泰五年(1454年)內廷太監(jiān)尚義、秦王訂購的。法海寺壁畫為英皇太監(jiān)李彤募捐;故宮博物院所藏的明代鐵羅漢像是弘治年間太監(jiān)姚劇所鑄。在北京大鐘寺古鐘博物館陳列的古鐘里,也有大量的太監(jiān)集資款。這樣的案例數不勝數。一方面,宦官的行為是為了討好主子,獲得世俗的財富;另一方面,希望來世投胎為太監(jiān),避免世人的嘲笑和奚落。
3、怎樣在外國友人面前塑造文明形象呢?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文明歷史的禮儀之邦。早在戰(zhàn)國時期,管子就提出“禮、義、誠”為“國之四維”,人的儀態(tài)、舉止也一直被納入禮儀范疇,當今,倡導海外中國公民和海外中國公民提高自身文明素質,是弘揚中華文明的必然要求。中國同胞應該自覺地通過自己的言行傳播中國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樹立中國人文明禮貌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