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孟達所飾演的廣州將軍,就是最大的廣州昂邦章京。比馬更好的工具便是馬車和轎子了,相對于馬車來轎子在經過一些不平坦的地段會相對更加平穩些,但是在《清史稿》中就有明確的記載了當時對不同等級的官員所能使用的不同種類的轎子的規定,要是違背了,也是會被判刑的。
1、清朝是怎么被推翻的?
太平天國消滅了清朝的八旗軍主力,促成了漢人軍事貴族的崛起。隨后開展的洋務運動,又使得地方督撫們掌握了經濟實力,后來,在東南互保事件中,清朝已經失去了對全國的控制了。地方割據之勢己成,以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黨乘勢而起,他們喊出了明太祖朱元璋提出的口號“驅除韃虜,恢復中華”。1905年,清朝廢除科舉,等于自廢授官權,從此,知識分子與清廷離心離德,
2、清朝廣州將軍是多大的職位?周星馳版本的蘇乞兒里展示的排面真能大過王爺嗎?
清朝的將軍,其實就是各地駐防的守衛,將軍滿語喚做章京,級別為牛錄,甲喇,梅勒,昂邦,其中昂邦是最大的。吳孟達所飾演的廣州將軍,就是最大的廣州昂邦章京,這個昂邦章京是從一品,比地方最大的總督,還要大一級,如果聯名奏折,昂邦章京落款的名字,要排在總督前面,但實際的實權,卻遠不如總督。比如這個昂邦章京,他只能統領地方軍防,不得干預地方政務,而總督則通常是兩廣總督,陜甘總督,一人管兩個省,甚至有管三省的行政大權,
雖然總督是正二品,比昂邦章京的從一品低一級,但如果是總督加兵部尚書銜,那就是從一品總督了,和昂邦章京平起平坐,如遇到地方戰事,這昂邦章京得聽總督調遣。至于說排場大過王爺,簡直就是開玩笑,清朝有嚴格的等級制度,不要說超過親王郡王,就算排場大過貝子貝勒,那也是妥妥的越制,輕則嚴加訓斥,重則拔綾奪頂,革職拿問,
3、古代的地方官是如何去京城開會述職的?
古代交通不便,地方官員離京城路途十分遙遠,那么地方官員是如何上京述職的呢?請聽筆者娓娓道來。首先,我們要知道,在古代不是所有的地方官都有資格進京述職的,就算是那些有一定地位的封疆大吏要進京述職,也必須要有朝廷的旨意。朝廷不召,即便是封疆大吏隨意進京,后果都會不堪設想!實際上,古代的官員是沒有進京開會的習慣的,當然身份地位不夠是主要原因,
在古代,嚴苛的集權社會制度下決定了古代人除了赴京趕考外,其他的官僚也都不會閑到跑去京城開會。地方官進京一般就是只有三種情況,要么是升官或者調任,要么就只能是過去領罪的了,都是些比較大的事情才會召集地方官進京的,那么,如果接到了皇帝的召見,地方官是如何去京城的呢?這就要分兩種情況來說了,一種是在京城做官的官員,另一種是在外地做官的官員。
而現代的我們海陸空都有很先進的交通運輸工具,收走就走,但古代這些東西就仿佛和做夢一般,他們除了信鴿以外沒有別的空運,因此只能選擇走陸地或者水路。對于第一種來說,雖然在京城做官的官員肯定相對于外地的官員來說方便很多,但是京城也是一座城,古代京城住宅分布十分的講究,其官做的越大,家離宮廷就越近,相反,則離宮廷就越遠,
而一般在京城做官的是必須要每天早上去上早朝的,且早朝時間都是很早的,所以他們都是天都沒亮就要起床收拾趕去上朝,睡懶覺什么的更像是在做白日夢。接著來說說第二種情況:外地的官員該如何進京呢?接下來我們就來說一說,首先就是步行。我們可能認為古代的人一般都是步行出門,但實際上對于官員來說則恰恰相反,官員很少通過步行出門,
步行速度慢是一個原因,但更主要的是他們覺得步行是十分丟臉的。這些官員大多數都是些讀書之人,一路風塵仆仆的趕到京城,難免會讓人顯得有些憔悴,但做了官就都會講究一些排面的,步行就會讓人有一點丟臉,接著便是騎馬,馬的速度快,且喂食馬的草料也是十分廉價的,但是長時間騎馬會很容易把大腿磨傷,因此一些文將是很少會選擇馬來作為交通工具的,當然如果有緊急的事情還是會用這種方式的!比馬更好的工具便是馬車和轎子了,相對于馬車來說,轎子在經過一些不平坦的地段會相對更加平穩些,但是在《清史稿》中就有明確的記載了當時對不同等級的官員所能使用的不同種類的轎子的規定,要是違背了,也是會被判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