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和父親趙奢談打架的事,趙奢沒法反駁他,但趙奢也沒說他好,趙奢說:“與兵作戰,事關生死,趙括卻說得輕松,趙括從小學習兵法,說起用兵,以為天下無人能敵,不過故事的背景是戰國時期,當時中國還沒有發明紙,結果被秦軍打敗,后來習語“紙上談兵”出來了,比喻空談理論,解決不了實際問題,紙上談兵是關于趙括的。
趙括從小學習兵法,說起用兵,以為天下無人能敵。有一次和父親趙奢談打架的事,趙奢沒法反駁他,但趙奢也沒說他好。趙括的媽媽問趙奢為什么。趙奢說:“與兵作戰,事關生死,趙括卻說得輕松。就算趙不讓趙括當將軍,如果一定要當將軍,那么滅趙軍隊的一定是趙括。”......趙括取代廉頗(作為對抗秦國的將軍)后,把(原來的)軍紀軍規全部改了,換了軍官。秦聽說后,派了一支不可捉摸的軍隊,假裝戰敗,切斷了趙運輸軍糧的道路,把趙的軍隊一分為二,使他的軍心渙散。過了四十多天,軍中將士饑腸轆轆,趙括親自率領精兵出戰。秦軍射殺了趙括。趙括的軍隊大敗,幾十萬士兵投降了秦國,秦國把他們都活埋了。
紙上談兵是關于趙括的。當時趙國和秦國在打仗,趙括在趙王面前談打仗。趙派他上戰場后,他的計策完全沒用了。《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戰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幼時學兵法,論軍事,其父不能勝之。后來,他接替廉頗成為趙國的將軍。長平之戰,他只知道按兵書去做,不知道怎么改。結果被秦軍打敗,后來習語“紙上談兵”出來了,比喻空談理論,解決不了實際問題。也是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實。不過故事的背景是戰國時期,當時中國還沒有發明紙。所以所謂軍書,應該是記載在竹簡、木簡或者帛書等絲織品上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