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經濟發展上,信陽的發展實力僅為全省水平的中間位置,總體水平一般,其實這也不難理解,地處河南省最南端的信陽,距離鄭州約350KM,而距離武漢僅200余公里,想要享受省會鄭州的發展紅利已是遠水接不了近渴,而想夸省份享受武漢的發展輻射也是望梅止渴,所以信陽的發展確實有自己的瓶頸障礙,而看看稍近的駐馬店和平頂山還排在信陽之后,可以想象信陽取得現在的成就已經實屬不易。
1、信陽在河南的地位是怎樣的?
首先是信陽是河南18個地市當中之一,位于河南省的最南端,地處淮河上游,為河南安徽湖北三省的交界處,自古就是戰略要地,也是中國南北地理、氣候、文化的過渡帶。要說信陽之于河南,就要綜合評價了,當然首先也繞不開經濟發展的指標,2017年的GDP總量顯示,鄭州GDP為9310億,排名第一,占全省GDP的20%,而再看信陽,GDP總量為2226億,與鄭州差之甚遠,全省排名第九,
除此之外,信陽在環境、旅游、氣候等方面,可是省內其他地市望塵莫及的,信陽山清水秀,氣候宜人,有“江南北國、北國江南”之美譽。信陽水資源豐富,流程在百公里以上的有史河、灌河、浉河、白露河、潢河和竹竿河,全市河流水面面積共計3.7萬公頃,人均水資源1230立方米,位居全河南第一位,是全省平均水平的3.2倍,
信陽旅游景點眾多:雞公山、南灣湖、湯泉池、靈山寺、金剛臺、大別山革命紀念館。在特產方面:信陽毛尖河南省著名特產之一、中國十大名茶之一,還有信陽板栗、羅山麒麟西瓜,中華狝猴桃、枇杷、銀杏等。所以,信陽雖然經濟總量不靠前,但是作為榮獲國家衛生城市、中國宜居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等頭銜的信陽,還是值得您去游玩、考察、居住的,
2、信陽、杭州和蘇州都是宜居城市,為什么信陽經濟不行?
杭州蘇州都有水陸運輸占優勢,水路運輸費用較低,加上人家對外商投資的人性化,一般建的都有保稅區,所以生產的產品在價位上盡爭力強,信陽唯一的就靠鐵路。人家水鄉旅游業發展也快,帶動全面經濟發展,信陽想在超前發展就必須把淮河流域水上交通打造起來才有發展大希望,淮河通海出國航線都能實現。帶動旅游業打造古淮河旅游專線等,,,
3、想移居信陽,信陽有什么優缺點?
信陽是個宜居城市,環境好,空氣污染小,生活節奏也慢,四季分明,交通方便,信陽人不排外,愛交朋友,絕大多數人都很熱心。信陽的美食也多,僅僅一頓早點都有很多選擇,還有全國十大名茶之一的信陽毛尖,都是名不虛傳的好茶,信陽的確是個養老宜居的好地方。缺點就是信陽沒有大型的工廠企業,旅游業發展也很緩慢,商業也基本上達到了飽和狀態,物價指數偏高,
4、河南宜居城市排名中,為什么許昌、濟源靠前,而不是信陽?
感謝網友的提問!關于“河南宜居城市排名中,為什么許昌、濟源靠前,而不是洛陽”這一問題,我認為這是一種不實際的排行榜。在此我只談談對信陽的看法,本市是全國范圍內都具有相當名氣的宜居城市,山景宜人,水土養人,當地的毛尖馳名中外、享譽全球,這次居然排名未能在最靠前的位置,是否間接地表明了兩個問題,具體如下:①信陽環境不如從前,當然這個可能性是有。
不過問題不大,畢竟工業化建設加快,對地方生態環境產生影響,但是作為工業化程度更高的許昌排在信陽前面,是否說明信陽的自然生態得到更好的保護呢?②眾所周知,信陽在河南省自成一派,由于地處豫東南地區,與湖北尤其是武漢的來往密切,或許因此這個原因被“疏遠”。其實這并非信陽的過錯,換位思考一下,本市作為千萬規模的人口大市,地大物博,底蘊深厚,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