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是個創新科技發展很快的城市,混得好的朋友又是高端大氣上檔次的人不是很多,絕大多數的人混得一般般,有工作,有不太大的房子,在企業是一般主菅,可以繼續混下去了,過普通人的生活,可以說是深圳人了,家鄉已經囬不去了,深圳是我們全家的第二故鄉。平時接觸最多的是同事,所以跟同事也要保持好良好的關系,通過身邊的同事朋友認識同事朋友的朋友也是一種不錯的機會。
1、去過深圳的朋友,說一說在深圳的感受如何?
2012大學畢業來深圳,距今已整整十年,總結一句話:回不去的老家,離不開的深圳。首先說為什么回不去?從小開始爸媽就在深圳打工,家里的房子年久失修,早已無法居住,而且,爸媽一直都在深圳和我一起生活,幫忙帶兩個孩子,也無法回老家。我爸不喜歡北方的冬天,太冷了,他來深圳二十多年,早已經習慣了這里的氣候,不愿意再回去。
再說說為什么離不開深圳?在深圳工作十年,期間換過兩個公司,感覺深圳的企業比較包容,工作順心,有一段時間非常想回老家發展,但是沒有特別合適的工作,待遇和環境都不是很滿意。早已經適應了深圳的生活節奏,政府高效透明、環境優美、工作順心,都是離不開深圳的原因,也許有一天真的會離開深圳返回老家,可能是自己退休的時候吧!。
2、在深圳的朋友們,你們喜歡深圳嗎?為什么?
非常明確的回答是:我喜歡深圳,從我自己的經歷來告訴你,為何喜歡深圳。我在深圳居住了將近三十年,1990年,我隨父親來到深圳,那時候的深圳其實并非我們現在看到的深圳,那時候深圳只是狹義上的深圳,只是包括羅湖區、福田區、南山區,外面的郊區不能算真正意義上的深圳,因為他們被一道道有武警把守的檢查站排除在外,要進入深圳市區,是要辦理通行證的,
剛來深圳的時候,因為我父親工作的公司在龍崗區一個邊緣小鎮,一個國企農場,一腳踩過去就是東莞,因此,我小時候根本不明白為何父親要從一個熟悉的農村,走到另外一個不熟悉的農村。不過,后來,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現即使只是深圳一個邊緣小鎮,人口是非常密集的,小的時候在龍崗區的一個小鎮的村小學上學,每天下課,最歡喜的就是跟著工廠的人流一起走,因為要經過一條比較偏僻的山路,這大群廠姐廠哥幾乎如開水的水龍頭,一下子可以把馬路都堆滿人,走在中間,就不會感到害怕了,而且,那時候工廠里主要以女工為主。
現在,這些工廠都幾乎外撤或者倒閉了,人也少了許多,已經再也見不到當年的擁擠和熱鬧了,可以說,就是這些最基層的工廠姑娘和兄弟們,撐起了深圳的最開始快速發展的基礎。初中以后(1999年)我有機會進入到真正意義上的深圳,這時候才感覺到真正意義上的深圳,交通便利,高樓林立,街道寬敞干凈,說時候,那時候即使是從龍崗往羅湖走,都有點感覺到村民進城的自卑感,
但是,我那時候馬上就喜歡上深圳了,感覺這是一個非常繁華和可以托付終身的城市。不怕你們笑話,第一次進入深圳,有一件小事對那時候的我觸動比較大,那時候是坐公交車進去的,到檢查站,也就是所謂的關口,檢查證件進去以后,我感覺非常神圣,仿佛要到一個全新的地方一樣。進去以后,要換乘另外一路公交車到世界之窗,在公交車上,我發現許多的年輕人,手里都拿著手機,那時候我是第一次見到手機,他們在公交車上不停地用手機打電話聊天、聊工作,那時候年輕的我虛榮心就這么小,就想啊,將來工作一定要到深圳,我也要擁有一部自己的手提電話,能隨時隨地和朋友、親人聯系,這是一個多么渺小的希望啊,
雖然后來我基本忘記了這個想法,手機也換了一代又一代,但這也是導致我大學畢業后義無反顧地返回到深圳工作的心理暗示之一。大學畢業后,本來已經被廣州立白集團收了的,但后來聽說要把戶口遷到廣州,想想,不行,我還是要留在深圳,那時候的深圳已經大不一樣,開始提出深圳一體化發展戰略,計劃取消原本的關口,也就是“關內關外”一體化,進入深圳市區不需要再檢查通行證,
不過,2007年我畢業的時候,雖然不需要檢查通行證,但是還是要檢查身份證。最后回到深圳,最先在南山工作,那時候的南山剛剛發展起來,各色各樣的樓盤小區崛地而起,身邊幾乎清一色是剛畢業的大學生和留學生,年輕人在一起工作,除了談未來,就是談感情,晚上酒吧KTV是標配,那時候更加相信自己選擇回到深圳是對的,也深深地愛上了這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