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質量不合格,比如種子純度不夠等;假冒種子;未經審定或審定未通過的種子;包裝標識不符合要求;過期種子;種子經營者承諾不兌現;短斤少兩、數量不足;無理拒絕賠償或拖延賠償。一是購種價款,即種子使用者購買種子時所支付的款額,種子包裝袋包裝袋內最好留有未種植完的種子樣品。
1、有沒有買過假種子,都是從哪里買到的?
假種子目前普遍存在于各種渠道,包括一些類似淘寶店的電商渠道和一些線下的無營業執照的小店面,甚至一些有營業執照的店面為了利益也存在出售假種子的現象。農民一旦遭遇假種子,傷害是致命的,很多農民不知道怎么維權,其實在以下八種情況下,是可以要求賠償的。根據《種子法》第41條規定,因種子質量問題而遭受損失的,不論這種損害是由誰造成的,農民都可以直接向出售種子的銷售者要求先行賠償,銷售者不得推諉,
也就是說,遇到以下八種情況,都可以索賠:種子質量不合格,比如種子純度不夠等;假冒種子;未經審定或審定未通過的種子;包裝標識不符合要求;過期種子;種子經營者承諾不兌現;短斤少兩、數量不足;無理拒絕賠償或拖延賠償。索賠損失的范圍賠償損失的范圍包括三個方面:一是購種價款,即種子使用者購買種子時所支付的款額,
二是有關費用,既包括種子質量問題帶來的欠收、絕收,化肥、農藥、農膜、灌溉用水等損耗,農田閑置的浪費及應得利潤的損失,也包括獲得賠償而發生的費用,如交通費、誤工費、訴訟費等。三是可得利益損失,即正常種植沒有質量問題的種子預計可以獲得的收入減去種植質量有問題的種子實際獲得的收入之差,需收集保留證據種子糾紛發生后,可以通過協商、調解、行政申訴、仲裁和訴訟五種途徑來解決。
而種子使用者只有提供了充分有效的證據,才能確保自己的合法權益得到及時維護,因此,要注意保留和收集下列證據:購種發票發票是證明種子銷售方和購買方之間買賣關系成立和權益受損后因果關系存在的有效證據。發票要寫明具體的品種和數量,有特殊要求的應當在發票中注明,種子包裝袋包裝袋內最好留有未種植完的種子樣品。
2、農民買到假種子怎么辦?
在農村買到假種籽很正常,我村前兩年就有人買到假種籽,特別是稻種,因為稻種不跟菜種籽,菜種籽買到假的大不了再買過,因為菜種不太受季節限制。稻種就不同了搞得不好就顆粒無收,有的還有六七成收獲,但賠嘗是肯定的他也不敢賴,現在國家有法律的,反是種籽公司都懂法律,他也不會做出無理的要求,不過在賠償方面也是按每畝百分之幾賠償,都是按照上面規定進行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