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河南總下雨的季節特征非常明顯,從全年來看,河南總下雨的描述很不準確。要說河南總是下雨,恐怕說的就是夏天和秋天了,其他的都不就說離河南很近的運城吧,它的南邊是中條山,東邊是呂梁山,西邊是“一見楊過誤終生”的風陵渡,當雨云和水汽從河南過來,經過中條山和太行山,還有河南西部的伏牛山,這些山會抬高水汽,和云層,發生“冷凝效應”,山西這邊的雨就會被“擋回去”,所以山西這邊就沒有發生洪澇災害。
1、河南為什么總是下雨?
感謝邀請,我認為河南的全年降雨量在全國來說屬于中等水平,總是下雨只會在夏秋兩季發生。河南處在溫帶季風到亞熱帶季風的過渡地帶,濕潤半濕潤的交界處,降水量呈緯度分布特別明顯,由北向南依次增多。要說河南總是下雨,恐怕說的就是夏天和秋天了,因為在這兩個季節河南受夏季風影響,會帶來海洋的暖濕空氣,加上水分蒸發增多,很容易形成降雨。
但是與梅雨帶相比是小巫見大巫,夏季多雨但也不是每天都在下雨,此外河南在春季也非常容易形成春旱,冬季降雪量少直接影響來年小麥的收成,因此有“瑞雪兆豐年”的說法。而春旱是因為受西北陸地季風影響,空氣干燥,蒸發量小,所以在春冬兩季河南不是總下雨,相反更容易干旱,總之,河南總下雨的季節特征非常明顯,從全年來看,河南總下雨的描述很不準確。
2、為什么河南暴雨被淹,而跟河南最近的山西沒事?
我是山西運城的,離河南就隔了一條黃河,離鄭州只有二三百公里,鄭州下暴雨當天,我們這里也下了一陣大雨(相對鄭州就是毛毛雨了),首先我先說一下地理,山西的人口密集區是由四五個盆地組成的“糖葫蘆”其他的都是陰山,呂梁山,太行山,中條山等山脈,這也是山西被稱為“表里山河”的原因。其他的都不說,就說離河南很近的運城吧,它的南邊是中條山,東邊是呂梁山,西邊是“一見楊過誤終生”的風陵渡,當雨云和水汽從河南過來,經過中條山和太行山,還有河南西部的伏牛山,這些山會抬高水汽,和云層,發生“冷凝效應”,山西這邊的雨就會被“擋回去”,所以山西這邊就沒有發生洪澇災害,
3、河南為什么干旱少雨?
我老家就是河南的,今年自春季以來,河南地區就開啟了高溫干旱模式,長時間不下雨,水位下降,小麥收成降低,玉米種不上,極端的干旱天氣令農民苦不堪言。于往年相比,年前冬季和今年春季以來,雨水相對偏少,地下水位下降十分嚴重,在小麥拔節期因天氣干旱需要灌溉,人工澆一畝地都需要兩天左右,今年因為干旱的原因,當地的小麥減產十分嚴重,往年一畝地能收成1千多斤的產量,今年普遍畝產量600-800斤,農民收入減少,
由于5月底6月初河南地區仍然處于嚴重的高溫干旱,在沒有雨水無法灌溉的情況下,夏作物玉米都種不上,很多農民為了不耽誤生產,只能從家里往地里面拉水一瓢一瓢的澆水點種玉米。近幾年來,河南北部地區整個的都雨水偏少,尤其是在3-6月份正是莊稼需要雨水的時候,造成播種困難,根據氣象數據監測,河南地區三月份溫度為60年以來最高,降水較同期減少9%,三月份河南省平均降水才只有29.4毫米,整個河南地區降水也是呈現出分布不均的情況,在河南北部地區降水量更是少的可憐。
河南位于中緯度內陸地區,屬于亞熱帶向溫暖帶過渡的大陸性季節性氣候,四季分明,處于南方的副熱帶高壓和北方冷空氣的交匯處,但受地理環境和氣候特征的影響,往往在春季以及初夏,雨水偏少,高溫干旱,受全球變暖以及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持續的高溫導致水資源蒸發加劇,以前流淌的小河,蓄滿水的水庫,如今都干枯了。隨著人口的快速增長和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企業用水和人工,農業用水的增加,導致地下水位下降,如今在我們當地打井需要40深才能見到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