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連山》《歸藏》《周易》三部易書,其中《連山》《歸藏》已經失傳,現存于世的只有《周易》,,《易經》指《連山》、《歸藏》、《周易》三部易書,不少人誤以為《易經》就是《周易》,《周易》就是《易經》,”《易經》有“三易”,包括《連山》《歸藏》《周易》三部易書《易經》誰寫的。
《易經》是姬昌寫的。易經,是闡述天地世間萬象變化的古老經典,是博大精深的辯證法哲學書。包括《連山》《歸藏》《周易》三部易書,其中《連山》《歸藏》已經失傳,現存于世的只有《周易》。相關信息:《易經》是遠古文明的產物,是我國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融為一體的哲理性很強的著作。《易經》分為三部,天皇氏時代《連山》、《歸藏》,秦漢時期的易書《周易》,一起稱作“三易”(另有一說三本書均作于遠古)。遠古時代人們定天象、法地儀,觀象授時,創制歷法與易書等,文明肇始。《春秋命歷序》:“天地開辟,萬物渾渾,無知無識;陰陽所憑,天體始于北極之野,日月五緯一輪轉;天皇出焉,定天之象,法地之儀,作干支以定日月度。”古人很早開始就探索宇宙的奧秘,并由此演繹出了一套完整深奧的觀星文化。遠古時期古人“觀象授時”,并確定天干地支及陰陽五行、八卦原理
《易經》指《連山》、《歸藏》、《周易》三部易書。從本質上來講,《易經》是闡述關于變化之書,長期被用作“卜筮”。后人多學習其哲理,因而成為一部博大精深的辯證法哲學書。《易經》蘊涵著樸素深刻的自然法則和諧辯證思想,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結晶。其從整體的角度去認識和把握世界,把人與自然看做是一個互相感應的有機整體。不少人誤以為《易經》就是《周易》,《周易》就是《易經》。其實這觀點是錯誤的,簡單的說周易和易經的區別就是從屬關系上的不同,《易經》包含了《周易》。關于“三易”,《周禮?春官?大卜》中說:“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易經》有“三易”,包括《連山》《歸藏》《周易》三部易書
3、《易經》是誰寫的?易經,目前具體指的就是周易。易經的始原應該是伏羲氏推演的八卦,最初是用來預測天氣等現象的,到了商末,周文王被商紂王囚禁后,他將八卦推演為六十四卦,至此,經易才真正系統化了。到了春秋時期,孔子又為周易作了注釋,也就是十翼,才使易學真正成為經典中最為經典的著作,所以說,易經至少是有三個人的貢獻,一是伏羲氏,二是周文王,三是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