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理學是指宋朝以后的新儒學,又稱道學,由北宋儒學家周敦頤始創,北宋二程(程顥、程頤)發展,至南宋朱熹得以完善而建立的一種客觀唯心主義的思想體系朱熹的資料簡介朱熹介紹,1、朱熹(1130年10月18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晚年遭遇慶元黨禁,被列為“偽學魁首”,削官奉祠,本書所收榜文選自《朱子文集大全類編·政績》,系朱熹在江西南康州、福建漳州、湖南潭州任上發布朱熹的簡介,關于朱熹的資料簡介,朱熹(一一三○——一二○○)宋徽州婺源人,徙居建陽考亭。
1、朱熹(1130年10月18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晚年遭遇慶元黨禁,被列為“偽學魁首”,削官奉祠。又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祖籍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生于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省尤溪縣)。中國南宋時期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2、朱熹十九歲考中進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東巡撫等職,做官清正有為,振舉書院建設。官拜煥章閣侍制兼侍講,為宋寧宗講學。慶元六年(1200年)逝世,享年七十一歲。后被追贈為太師、徽國公,賜謚號“文”,故世稱朱文公
朱熹(1130-1200),是我國南宋時期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理學學說的集大成者,也是我國古代自孔孟以來最為知名的儒學大師。他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系統全面,自成一家,教學實踐經驗豐富。他從事教育活動大約五十年,在他之后元、明、清六七百年,朱熹的哲學思想一直為封建社會的官方哲學,占據封建意識形態的主流。他作為大教育家,提倡以理學為核心的教育思想,編撰了大量的教育著作,并探索以書院為載體的教育實踐,他的教育思想和實踐對后期教育發展有重要的借鑒意義。朱熹是我國封建時期儒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理學學說的集大成者。古代的理學是指宋朝以后的新儒學,又稱道學,由北宋儒學家周敦頤始創,北宋二程(程顥、程頤)發展,至南宋朱熹得以完善而建立的一種客觀唯心主義的思想體系
3、關于朱熹的資料簡介朱熹(一一三○——一二○○)宋徽州婺源人,徙居建陽考亭。字元晦,一字仲庵,號晦庵、晦翁、遯翁、滄州病叟。高宗紹興十八年進士,授泉州同安縣主簿,孝宗淳熙間,歷任知江西南康軍、提舉江西常平茶鹽公事、提舉浙東常平茶鹽公事等。光宗時,歷任知漳州、秘閣修撰、知潭州等,寧宗初,擢煥章閣侍制兼侍講。慶元二年,落職罷祠,六年病死,嘉定元年謚文。受業於李侗,得程顥、程頤之傳,兼采周敦頤、張載等人學說,集北宋以來理學之大成,主持白鹿洞、岳麓書院,講學五十余年,弟子眾多。其學派被稱為閩學,或考亭學派、程朱學派,有《四書章句集注》、《楚辭集注》、《詩集傳》、《資治通鑒綱目》、《宋名臣言行錄》,以及由門人編纂的《朱子語類》、《朱文公文獻集》等。《宋史》卷四二九有傳,本書所收榜文選自《朱子文集大全類編·政績》,系朱熹在江西南康州、福建漳州、湖南潭州任上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