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初,信陽分信陽專區和潢川專區,信陽專區含整個駐馬店市,駐馬店為縣級市,受信陽專區直屬管理。79年9月,信陽地區革委會更名為信陽地區行政公署,65年,信陽專區分出駐馬店專區,1970年,信陽專區改稱信陽地區,地區駐縣級信陽市,52年12月潢川專員公署與信陽專員公署合并為信陽專員公署,轄信陽鎮、駐馬店鎮、西平、遂平、汝南、平輿、確山、上蔡、新蔡、正陽、淮濱、信陽、潢川、息縣、商城、固始、光山、羅山、新縣等2鎮17縣。
1、信陽地區招教待遇怎么樣?男生適合考嗎?
感謝問答的邀請~~我國上下五千年的信陽可謂了不得,古稱義陽、申州,又名申城,河南省地級市,地處河南省最南部、淮河上游,東連安徽省,南通湖北省,為三省通衢,是江淮河漢之間的戰略要地,也是中國南北地理、氣候、文化的過渡帶。信陽處于中原城市群、武漢城市圈、皖江城市帶三個國家級經濟增長板塊結合部和京廣、京九“兩縱”經濟帶的腹地,中西部人口密集區的中間位置,
信陽山清水秀,氣候宜人,有“江南北國、北國江南”之美譽。信陽有著豫風楚韻的地域文化,楚文化與中原文化在這里交融,形成了信陽獨特的人文環境,信陽是孫叔敖、息夫人、春申君、司馬光、鄭成功等歷史名人的故鄉,孔子周游列國的終點,春秋時孫武在此練兵并南下攻入楚都,南朝時梁武帝蕭衍發跡于信陽。信陽毛尖聞名遐邇,被譽為山水茶都、中國毛尖之都,
榮獲國家森林城市、國家級生態示范市、全國綠化模范城市、中國宜居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等頭銜。涉及鄂豫皖三省、信陽市全境的《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正式獲批實施,信陽作為此次規劃的核心區域和明確支持發展的重點區。《國務院關于淮河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的批復》發布,涉及信陽市全境的淮河生態經濟帶上升為國家戰略,信陽作為三大核心城市之一。
2017年12月,獲得“廁所革命優秀城市獎”,商、周之際,信陽境內分布著申、息、弦、黃、江、蔣、蓼等諸侯國。據《史記》載,周武王時,炎帝的一支后裔姜姓受封申國,早期在陜西眉縣一帶,周宣王時期遷至南陽,稱西申,后遷至信陽,國都建在謝城(今平橋區長臺關),稱東申,周幽王時,申侯之女稱王后,生子宜臼,為太子。
周幽王三年,褒國國君為贖罪向幽王獻美女褒姒,幽王專寵褒姒,并與她生有一子伯服,周幽王遂廢掉申后和宜臼。宜臼逃到申國,申侯為他建太子城(今平橋區長臺關),公元前779年,申侯聯合繒國、西夷和犬戎起兵討周,殺周幽王于驪山下,在鄭國、晉國、衛國等諸侯的襄助下,宜臼即位,是為周平王,遷都城鎬京于洛邑,建立東周,開啟了春秋時代。
信陽申侯是西周亡、東周立的關鍵歷史人物,隋代的信陽人為紀念他,曾建有“申塔”、“申碑”,信陽市區有申碑路。春秋、戰國時期,楚滅申、息等諸侯國,建申、息、期思等縣,一代名相孫叔敖造田興水,使楚國富甲一方,他設計并主持修建的期思陂,是中國古代最早的一項大型水利工程,在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上播放的樂曲《東方紅》,就是由信陽長臺關編鐘(于1957年在信陽長臺關一座戰國楚墓中出土,共13件,現藏河南省博物館,保存完好,深埋地下兩千多年,至今仍樂律準確)演奏的。
春秋戰國時期,從公元前688年開始,楚國相繼吞滅上述各國,委派縣尹(尊稱為縣公)進行管理,設置了直屬于楚國中央管轄的地方政權——申縣、息縣、期思縣,是為信陽設縣之始,秦代以郡轄縣,今信陽的大部分地區屬九江郡,境內設7縣,即:雩婁縣(治所在今商城縣李集)、西陽縣(治所在今光山縣境內)、期思縣(治所在今淮濱縣境內)、息縣(治所在今息縣境內)、城陽縣(治所在今平橋區長臺關楚王城遺址)、蓼縣(治所在今固始縣蓼城崗)、安豐縣(治所在今固始縣石佛鄉)。
漢沿秦制,今信陽地區分屬九江郡、江夏郡、汝南郡,郡縣轄區縮小,息縣改名新息縣,且增設5個縣,即:安昌縣(治所在今平橋區平昌關)、弋陽縣(治所在今潢川縣城)、轪縣(治所在今光山縣境內)、鄳縣(治所在今羅山縣高店)、鐘武縣(治所在今平橋區中山鋪),東漢初年,新息、弋陽、雩婁、蓼、轪等縣改置侯國,改鐘武縣為平春侯國,置褒信侯國(國都在今息縣包信鎮),后相繼恢復為縣制;又置義陽縣,治所在今浉河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