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這個現狀的原因很多,除了南陽地盤大外,我認為一個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南陽的地理位置不錯。東漢末年的三國,戰事頻繁,南陽為中原地區的戰略要地,兵家必爭之地,綜上,南陽是個很不錯的地方,在全國范圍內,除卻政策因素,真的是自然方面的一個宜居之地。
1、南陽的地理位置好嗎?
南陽的地理位置還是很不錯的。南陽市是河南省人口最多的地級市,鄭州都沒有南陽的人多,造成這個現狀的原因很多,除了南陽地盤大外,我認為一個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南陽的地理位置不錯!首先,地處盆地。南陽盆地是中國中部不多的盆地,有適宜農耕的黃土地,有可以灌溉的白河,與四川盆地相比,南陽盆地東北有出口,白河可以自北向南直達漢江,并且白河也是一條性格比較溫順的河流。
不像四川盆地的岷江般暴虐,也不像四川的蜀道四塞,交通不便,其次,地處陽地。南陽盆地北有山,南有河,是典型的山南水北號稱陽地,自古至今都是很好的安宅之地,中國地勢西高東低,一江春水向東流,所以東西水運便利,而南北走向河道就奇缺了,白河和漢江,是國中難得的南北走向之水道,在傳統時期,白河的水運價值不可估量,也造就了朱仙鎮、北舞渡這樣的商業城鎮。
最后,地處南北交界之地,秦嶺淮河一線,經過南陽盆地,所以這里是真正意義上的南北交界之地。多樣性的氣候與環境,造就了多樣性的文化,不冷不熱,不干不濕,傳統文化的中庸,現代文化中的開放、包容,是南陽地區文化的一個特色。綜上,南陽是個很不錯的地方,在全國范圍內,除卻政策因素,真的是自然方面的一個宜居之地,也難怪,宋代有幾個皇帝都嚷嚷著遷都到南陽盆地呢。
2、南陽這個地方有何缺點,為何古代朝代從未在此定都?
回答題主的問題,先來看南陽地名釋義,一簡略歷史戰國時期,南陽是全國著名的冶鐵中心,西漢時為全國六大都會之一,“商遍天下,富冠海內”。公元前272年,秦置南陽郡,因地處伏牛山以南,漢水以北而得名,秦滅六國后,“遷不軌之民于南陽”,這里的“不軌之民”實際上是原六國的貴族、富豪以及擅長經營的商人和手工業者。
這些商人和手工業者的到來,促進了南陽工商業的蓬勃發展,尤其冶鐵業,使南陽成為當時全國冶鐵中心,王莽新政又隨之成為新幣鑄造發行中心,陸鹽轉輸中心,劉秀時代,其所統領的中興28宿主要11個均出生于斯,可謂帝鄉功臣聚集地。東漢為光武帝劉秀發跡之地,故稱”南都“、”帝鄉“,后土則是由陰后,薄后出生地帶來的榮耀。
東漢末年的三國,戰事頻繁,南陽為中原地區的戰略要地,兵家必爭之地,二:位置楚豫雄藩,秦吳咽喉南陽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陜三省交界地帶,因地處伏牛山以南,漢水以北而得名。如果說河南是中原地區,那么南陽毫無疑問是中原腹地,秦嶺淮河,中軸分界,為三面環山、南部開口的盆地,山區、丘陵、平原約各占1/3,其總面積2.6509萬平方公里,
南陽盆地是中國中部不多的盆地,有適宜農耕的黃土地,有可以灌溉的白河。與四川盆地相比,南陽盆地東北有出口,白河可以自北向南直達漢江,并且白河也是一條性格比較溫順的河流,不像四川盆地的岷江般暴虐,也不像四川的蜀道四塞,交通不便。南陽盆地北有山,南有河,是典型的山南水北號稱陽地,自古至今都是很好的安宅之地,
中國地勢西高東低,一江春水向東流,所以東西水運便利,而南北走向河道就奇缺了,白河和漢江,是國中難得的南北走向之水道,在傳統時期,白河的水運價值不可估量,不但直接連接了社旗店,也間接連接了朱仙鎮、北舞渡這樣的商業城鎮。獨特地理位置造就了,獨特的人文情懷,三:既是優點,又是缺點,南陽簡稱宛,神農氏之下有“宛地靈潛”之說。
史稱“方城之南為中國”中國之中為南陽,盆地地貌,沃野豐廓,亞熱帶溫帶過渡帶決定了其靠天即可豐收的農業根基,富饒之地的先決條件,成為古代兵家必爭之地和戰略要地唐朝武德七年,即公元624年,由于突厥屢寇關中,高祖李淵曾想遷都南陽,派宇文士及至南陽盆地勘察,但最終在李世民的勸諫下(“柰何以胡寇擾邊,遽遷都以避之,貽四海之羞,為百世之笑”)放棄遷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