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源于萬物,萬物由“一”而生,莊子說“一而言二,二而一為三”,與老子中的“道生一,生二,生三,生萬物”有異曲同工之妙,《天地與我共存》講的是世間萬物的本源:“天地”與“我”是同一的,都是由“道”而生;而“萬物與我為一”并不是對前一句的同義重復,而是著眼于歸宿的問題。
《天地與我共存》講的是世間萬物的本源:“天地”與“我”是同一的,都是由“道”而生;而“萬物與我為一”并不是對前一句的同義重復,而是著眼于歸宿的問題。莊子說“一而言二,二而一為三”,與老子中的“道生一,生二,生三,生萬物”有異曲同工之妙。“一”源于萬物,萬物由“一”而生。萬物同我,都屬于道,道是萬物的起點和歸宿,所以才會有“天人合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世界怕老怕放棄。另一方面,也正是因為人們對待事物的方式與我不同,才會無止境地追求外來的東西,以至于陷在自己的欲望中。一個人如果能把自己和宇宙萬物融為一體,就能超越時間的界限,擺脫對外物的依賴,體驗無盡的天地。那時,他既不會害怕死亡,也不會把時間花在無意義的事情上,他將沒有恐懼,沒有煩惱,心安理得。
2、怎么和一個人交流?在和一個陌生人交流之前,你必須明白你和他交流的目的是什么?是無聊的談話還是什么?只有明白了目的,你才能開始自己的策略,并不時改變談話的內容。否則,如果你口吃或者不知道說什么,我相信你會覺得特別冷,同時,在我們和一個陌生人交流之前,一定要進行初步的觀察。面子是個人心理特征的主要部分,只有懂得分辨別人面部細微變化的人,才能在以后的談話中,站在主動和引導的位置。但是,并不是說一個盲人不能和陌生人交流,我在這里只想說明,觀察別人的表情,能讓我們及時把握他們對我們的第一印象和談話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