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09年913-923年計12年后晉。61年,1214-1234年計20年韓宋,7-947年計10年后漢,7-951年計4年后周,1-960年計9年北宋,0-1127年計167年大齊。
1、北宋為什么要定都開封?
開封,在戰(zhàn)國時期是魏都,叫大梁。后稱為汴州,隋朝開通的大運河經汴梁入江淮。使這里成了鎖控南北水路交通的咽喉,到唐朝中后期,北方番鎮(zhèn)割據,戰(zhàn)亂不斷,經濟中心南移,汴梁則成了南糧北運的必經之地。五代時期,汴梁先后為后梁,后晉,后漢,后周四代都城,城市規(guī)模不斷的擴大,到周世宗柴榮時,汴梁已經是三重城墻,城高池深,城內建筑規(guī)整,道路寬闊,商業(yè)繁榮,已經很有帝都之范了。
趙匡胤通過“陳橋兵變”奪得了后周的政權,定都開封,談不是選擇,而是一種自然而然的傳承罷了,開封確實是一個易攻難守的四戰(zhàn)之地,此前在此定都的皇朝生命都不長。但是趙匡胤還是雄才大略,大宋建國后,馬上開始開疆擴土,南征北戰(zhàn),戰(zhàn)略上以功為主,十多年都城沒有受到外來的威脅,開封通達便利,宋初定都那里,是符合經濟,政治,軍事的等各方面需要的最好的選擇。
趙匡胤并非想一直在開封呆下去,因為他看到,當宋軍把南方很快平定后,北方的山西北漢政權,聯合契丹人開始侵擾阻擋宋軍的前行了,北漢與宋只是一河之隔,而契丹人有可能隨時揮戈南下,拱衛(wèi)開封的禁軍數量在不斷的增加,這對國家是一種巨大的消耗。公元976年,宋太宗趙匡胤帶領眾大臣,西游洛陽,并提出遷都洛陽,可惜的是,跟隨的重臣們都不同意遷都。
趙匡胤生氣的要住在洛陽不走了,結果,還是在弟弟趙光義的勸說下,又回到了開封,趙匡胤想遷都洛陽,就是擔心開封無勢可守,洛陽可以“據山河之險而去冗興兵”。只是,他的遠見卓識,沒有得到眾人的理解,最終趙匡胤不由得仰天長嘆:“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殫矣”。趙匡胤的話,果真在百年后得到了驗證,龐大的軍隊,耗盡了宋朝大部財力,也阻擋不了外來的侵略,1127年,開封被攻陷,北宋滅亡,
2、有哪些朝代在開封定都?
開封歷史上是:夏、魏、后梁、后晉、后漢、后周、遼、北宋、齊、金、韓宋十一朝古都。開封又稱七朝古都:夏、后梁、后晉、后漢、后周、北宋、金,開封建都史積年長達592年,具體如下:夏:前1847-前1622年帝杼至帝扃,計225年戰(zhàn)國魏:前364-前225年計139年后梁:907-909年913-923年計12年后晉:937-947年計10年后漢:947-951年計4年后周:951-960年計9年北宋:960-1127年計167年大齊:1232-1237年計5年金:1161年,1214-1234年計20年韓宋:1358-1359年計1年。
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引王禹偁《建隆遺事》,言太祖問遷都之事曰\
3、為何北宋要在開封建都,是因為開封有養(yǎng)活禁軍的能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