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北汽新能源并沒有給出產銷量大幅下滑的具體原因,但分析北汽新能源的產品結構可以發現,其產品過于依賴A00微型純電動車,如EC系列,可以看出,北汽新能源的主要銷量是價格低廉的微型車,而該類電動車對政府補貼依賴度相當高,但是隨著國家補貼下滑,北汽新能源也面臨極大的制造成本問題。
1、新能源的下半場,北汽新能源還有機會嗎?你怎么看?
2018年車市遭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創,但是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卻是另一番景象。根據乘聯會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新能源狹義乘用車累計批發銷量101.6萬輛,同比增長90.0%,其中北汽新能源EC系列更是憑借全年超9萬輛的成績,再次奪得了去年新能源市場的銷量冠軍。曾經輝煌一時的銷量冠軍如今卻只有區區百輛的可憐業績,眾多車企迎來開門紅,北汽新能源卻依舊沒有復蘇的跡象,
曾經的黑馬如今落馬近日,北汽藍谷發布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產銷數據,1月份汽車產量142輛,同比下降98.17%;銷量4512輛,同比下降43.66%。要知道,北汽新能源一直是國內新能源市場的“黑馬“,2018年累計銷量達15.8萬輛,同比增長53.11%,連續6年保持中國純電動汽車市場的銷量冠軍,
冠軍的光環漸漸褪去,如今的北汽新能源能否在市場中存活都是很大的問題。雖然北汽新能源并沒有給出產銷量大幅下滑的具體原因,但分析北汽新能源的產品結構可以發現,其產品過于依賴A00微型純電動車,如EC系列,可以看出,北汽新能源的主要銷量是價格低廉的微型車,而該類電動車對政府補貼依賴度相當高,但是隨著國家補貼下滑,北汽新能源也面臨極大的制造成本問題,
并且北汽新能源在市場上的口碑真的是很一般,多款產品的投訴率都很高。去年12月初,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最新一期缺陷召回公告,其中北汽新能源召回數量達到近7萬輛,幾乎全系列多款車型都需要召回,包括2012年2月28日至2018年5月8日生產的部分E、EV、EX、EU、EH、新能源威旺EV系列純電動汽車,原因是剎車系統存在失效隱患,
剎車作為一臺車最重要的部件,如此巨大的安全隱患真的是無法讓消費者接受,難道說微型車就只用腳剎了么?這樣的好日子將一去不復返,近幾年新能源補助正不斷縮減,在2020年底將全面退出。像北汽新能源這種重度依賴國家新能源汽車補貼的車企即將迎來一個重要的分水嶺,要么積極轉型,要么就會唄市場淘汰,現在的新能源汽市場相比于早期的時候要相對穩定一些,再加上消費者的消費觀念已經不再會去消費一臺廉價且不實用的電動車,2017年,純電動乘用車和客車國家補貼分別降低20%和40%以上,地補上限由中央補貼的100%下降到50%,
2018年2月,相關部門對新能源汽車補貼再次作相應調整,純電動客車補貼下調幅度40%左右,純電動乘用車補貼也大幅下滑。共享汽車平臺近日也是頻頻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這對于北汽來說也是一個重創,畢竟在之前可以通過一些合作的方式將大部分微型電動車從這個出口轉化出去,但如今共享經濟的落寞也是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北汽的銷量問題,
目標真的可以實現?根據公開信息了解到,北汽新能源2019年銷量目標為22萬輛。但第一個月只賣出不到5000輛的北汽新能源,還能實現這個愿景嗎?目前從北汽新能源2019年計劃來看,新款車型的數量可以說是少之又少,單從這一點就沒辦法與同級別的車企對比,再加上技術以及黑科技上都沒有什么搶眼的地方,這對于北汽來說是非常致命的,
在新能源汽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單靠國家政策吃飯已經不再受用了,這22萬的銷量目標估計也要成為泡影。與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主流品牌相比,比亞迪、上汽、吉利、奇瑞等在1月均在新能源領域實現不同程度的增長,其中比亞迪1月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了2.87萬輛,同比上漲291.11%,此外,北汽藍谷董事、北汽新能源第一任總經理鄭剛也于日前宣布離職,官方稱是由于身體原因鄭剛主動提出離職申請并獲得批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