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并沒有多少人或機構分析工業互聯網創業,面向這個空白,[工業互聯網研習社可以初步細分為。工業互聯網領域技術創業有以下特點,最近,我們國家從宏觀政策上加快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算是中小企業質變的“雙11”,但這個活動現階段只有少部分“賣家”能參加,因為工業領域范圍廣,細分垂直領域復雜,工業互聯網發展需要成長周期,中小企業在選擇供應商的時候也要擦亮眼睛,找比較成熟的平臺。
1、工業互聯網的機會在哪里?
原創作者/劉成軍:造奇智能新媒體創始人兼主編,工業互聯網研習社發起人,內容付費實驗室產品經理平臺的機會總是壟斷而稀少的,不僅僅在于其潛在的網絡規模效應的屬性決定,而且其作為某一生態的構想者、搭建者及運營者,對于戰略、思維、認知、領導力、資源、資本、人才及持續演進能力,本身就是一個個綿延無常的挑戰。如果仔細分析工互平臺的四層架構,就能發現商業機會的多寡,
邊緣層由傳統自動化廠商和邊緣層設備商占據,目前來看仍有些門檻;IaaS層越來越由幾大云計算廠商把持;工業PaaS層毫無爭議是當下及未來一個階段主要爭奪的領域,而繁榮茂盛的SaaS才是更廣闊的疆域,也是中小團隊發力的創業機會。工業互聯網領域創業的特點:走向技術與產業的融合在賽道方面,工業互聯網賽道足夠寬闊和長遠,玩家類型也足夠多,無論對于傳統工業公司還是互聯網公司,都以為這新的增量在崛起,
所以,選擇這個領域創業。目前,市面上并沒有多少人或機構分析工業互聯網創業,面向這個空白,[工業互聯網研習社可以初步細分為:A、平臺:可以細分為IaaS、PaaS和SaaS,其中IaaS在投入大和市場格局方面趨于穩固,創業機會幾乎為0;工業PaaS與SaaS是一體化的,已進入的各大玩家集中在這兩個層面,據不完全統計,自2015年以來各類工業互聯網平臺或類互聯網平臺的總量在269家,
也就是說,如果2018年仍未進入,那就可以不用進入了。B、硬件類:邊緣計算(邊緣智能)網關、傳感器等接入類硬件等;C、軟件類:工業數據分析、標識解析服務、云遷移服務商、工業信息安全等;D、集成商類:與智能制造解決方案供應商高度重合,服務于落地,補足短板和“斷點”,產生應用價值;E、工業APP類:獨立區分出來,是因為這里面的創業機會最大,也最適合中小型團隊起步,
不過,門檻依然比較高,需要懂工業機理和軟件人才的跨界團隊搭建與融合;跨平臺部署,在開發、運營、分銷等多個方面進行部署。總體上來看,工業互聯網領域可以細分為平臺和非平臺,平臺作為聚合資源和非平臺類服務商的核心載體,處于中心地位,雖然當下兩者還處于松散組合階段,但是,隨著工業企業用戶認知升級和平臺賦能水平、生態圈越來越豐滿,圍繞平臺周圍的緊密型關系會逐漸出現。
工業互聯網領域技術創業有以下特點:1、技術當然很重要,猶如產品很重要,服務能力很重要,解決方案很重要一樣;2、非單一技術創業,多技術融合應用;3、預期說是技術驅動,不如說是“技術走向產業融合”如何安然度過“初級階段”?走出“技術迷信”的策略:在增強技術可靠性的同時,增強技術型產品及解決方案的經濟性,在實施周期、服務能力方面進行貼近客戶實際和需求的思考,
2、工業互聯網時代,中小企業的機會在哪里?
發展工業互聯網,對中小企業比較直接的影響就是數字化轉型成本降低。數字化轉型對中小企業而言就像帶刺玫瑰,香是真香,想要是真想要,但也是真的難、真的貴,自身智能制造能力和人才儲備欠缺讓企業想轉不會轉,轉型成本和資金流讓企業想轉轉不起。有了工業互聯網,中小企業可以低成本引入完善的智能制造方案,沒有能力和資金從0開始制定轉型方案?沒關系,同行業大企業已經有了成熟的系統,付點錢買來調一調就能用。
工業軟件價格太高,用不起?也不用慌,工互聯網平臺把這些軟件集中起來,中小企業按照使用付費,這么一來,中小企業減少了硬件和人員投入,也減少了智能化系統的開發、測試和運維成本,對企業的利好不言而喻。最近,我們國家從宏觀政策上加快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算是中小企業質變的“雙11”,但這個活動現階段只有少部分“賣家”能參加,因為工業領域范圍廣,細分垂直領域復雜,工業互聯網發展需要成長周期,中小企業在選擇供應商的時候也要擦亮眼睛,找比較成熟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