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以下簡稱洛陽示范區),位于洛陽城市區南部,西臨宜陽,南接伊川,東至偃師,北跨洛河與孟津相連,由洛陽市洛龍區、伊濱區、龍門石窟世界文化遺產園區等三個行政區組成;轄區內有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一個,省級產業集聚區兩個,其中一個是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總面積515平方公里,其中城市規劃區面積159平方公里。
1、城鄉一體化示范區是什么意思?
2、洛陽為什么叫洛陽?有什么歷史淵源?
洛陽位于河南西部,是我國“七大古都”之一,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洛陽因地處古洛水之陽而得名。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地區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中國古代伏羲、女媧、黃帝、唐堯、虞舜、夏禹等神話,多傳于此。夏太康遷都斟,商湯定都西毫;武王伐紂,八百諸侯會孟津;周公輔政,遷九鼎于洛邑,平王東遷,高祖都洛,光武中興,魏晉相禪,孝文改制,隋唐盛世,后梁唐晉,相因相襲,共十三個王朝。
漢魏以后,洛陽逐漸成為國際大都市,隋唐時人口百萬,四方納貢,百國來朝,盛極一時,洛陽在歷史上相當長的時期內,曾經是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亦是道路四通八達的交通樞紐。西周初期,在中國建立了第一個大公路網,洛陽是其中心,馳道驛路,其直如矢,無遠不達;隋唐大運河上,舳艫相接,帆影聯翩,從洛陽東達于海,西至關隴,南下蘇杭,北朔幽燕;以洛陽為東端起點的“絲綢之路”,可以直馳地中海東岸,明駝宛馬,絡繹不絕,
洛陽是文化的讀本。中華民族最早的歷史文獻“河圖洛書”就出自洛陽,被奉為“人文之祖”的伏羲氏,根據河圖和洛書畫成了八卦和九疇,從此,周公“制禮作樂”,老聃著述文章,孔子入周問禮,班固在這里寫出了中國第一部斷代史《漢書》,司馬光在這里完成了歷史巨著《資治通鑒》,著名的“建安七子”、“竹林七賢”,“金谷二十四友”曾云集此地,譜寫華彩篇章,左思一篇《三都賦》,曾使“洛陽紙貴”.....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文化和河洛文明,成為華夏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3、駐馬店人口比洛陽多,為什么經濟不如洛陽呢?
駐馬店和洛陽都是河南省的地級市,駐馬店市擁有900多萬的人口,而洛陽市只有600多萬的人口,但是洛陽卻是一個三線城市,而駐馬店卻只是一個四線城市,而且洛陽市2016年的經濟總量達到了3700億遠遠高于駐馬店市的1700億,為什么駐馬店市比洛陽多出了300萬的人口還沒有洛陽市的經濟發達呢,其實這也是很正常的,畢竟駐馬店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城市,而洛陽也是一個以工業為主的城市,所以說駐馬店的經濟實力沒有洛陽厲害也是很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