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陽光,哪里就有客家人;哪里有一片土,客家人就在哪里聚族而居,艱苦創業,繁衍后代。江西客家人與廣東客家人同為“河洛郎”,只是遷徙時間上有不同,第五次是明末清初的客家人西進運動,從贛閩入川,以及鄭成功收復臺灣后,大量客家人入臺,在江西扎根多年,又深處內地的贛南客家人可能在語言、風俗上略不同于閩粵兩地客家人。
1、江西的客家人和廣東的客家人有什么區別?
江西客家人與廣東客家人同為“河洛郎”,只是遷徙時間上有不同。客家人源自北方黃河流域的漢民族,因為戰亂等各種原因不斷南遷,幾次規模較大的南遷如下:第一次是“五胡亂華”時期,大量北民南遷,第二次是唐代安史之亂與黃巢起義時期,北民南遷。第三次是宋代靖康之恥時期,北方大量百姓南遷,第四次是蒙古征宋時期,在鄂、皖、贛等在地客家人繼續南遷。
第五次是明末清初的客家人西進運動,從贛閩入川,以及鄭成功收復臺灣后,大量客家人入臺,第六次是太平天國運動后,因為起義發起者為客家人,導致客家人在起義失敗后不少繼續南渡到海外。那么,幾次北人南遷中,為何客家人分布在贛南、閩北、粵東區域呢?這和古代交通路網結構有關,古代南北交通要道走向為:河南洛陽——湖北襄陽——湖北荊州——湖北江夏——江西九江——江西南昌——江西贛州——再入閩、入廣,
這也是幾次北民南遷中,江西贛州成為了一個重要節點,入閩、入粵的客家人幾乎都得通過贛州中轉。從時間上推測,相對于閩粵,江西贛州應該是最早迎來客家人的地方,從風俗上,閩粵兩地更靠近海洋,加上客家人與在地人風俗融合中,各地都略有不同。在江西扎根多年,又深處內地的贛南客家人可能在語言、風俗上略不同于閩粵兩地客家人,
2、張姓的起源地在哪里?
張姓源出主要有:1、源于姬姓:①出自上古黃帝之孫揮,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這一支張姓以青陽(即清陽,在今河北清河縣東面)為發源地,是為清河張氏,民間有“天下張姓出清河”的說法。②出自黃帝姬姓的后代,屬于以字為氏,春秋時,晉國有大夫解張,字張侯,他的后代以其字命氏,也稱張氏。2、源于改姓而來:①出自聶姓,
三國魏將張遼原姓聶,其家族為了避怨而改張姓,其子嗣便以張為姓。②出自賜姓,世居云南的南蠻酋長龍佑那,于三國時被蜀相諸葛亮賜姓張,以后其子孫便以張為氏。③源于古奚族,張忠志,奚族人,居住在范陽,因善騎射,被范陽守將張鎖高收為義子,遂從義父姓張。后張忠志屢立戰功,官至禮部尚書,封趙國公,④由少數民族改姓而來。
古代的烏桓、女真、羯、鮮卑、匈奴、契丹等少數民族,有改姓為張姓的,今阿昌族、納西族、僳僳族、瑤族、壯族、黎族、高山族、藏族,以及赫舍里氏、扎拉里氏、章佳氏、章錦氏、扎庫塔氏、愛義氏等十幾個滿族姓氏,都有人改姓張。張揮,號天祿,青陽之子,是古代重要武器弓矢的發明者,因弓箭的誕生對社會影響大,所以黃帝封揮為弓正,職掌弓矢制造。
3、客家人的來歷是什么?
客家人的由來是怎樣的?客家人的歷史是什么?客家人,又稱為河洛郎,客家人是一個具有顯著特征的漢族民系,也是漢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圍最廣闊、影響最深遠的民系之一。客家人的祖先源自中原,是從中原遷徙到南方,是漢民族在中國南方的一個分支,因為身在異鄉,對于故鄉河洛(以洛陽為中心的洛河流域)地區的眷戀,自稱“河洛郎”。
客家文化一方面保留了中原文化主流特征,另一方面又容納了所在地民族的文化精華,客家人常常以那些英才男兒為榜樣,啟發教育兒孫,向功勛事業有成的前輩們學習。有人說:有太陽的地方就有中國人,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還有人說:哪里有陽光,哪里就有客家人;哪里有一片土,客家人就在哪里聚族而居,艱苦創業,繁衍后代。
由于客家人行走天下,移民世界,且在海外商界不乏成功者,因此有“東方猶太人”之稱,第一次南遷是在秦始皇時代。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后,為了政治和軍事的需要,派兵60萬人“南征百越”,南下的秦軍,從閩粵贛邊入抵揭嶺(即揭陽山,今揭陽縣北150里),直抵興寧、海豐二縣界,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再派50萬兵丁“南戍五嶺”(今兩廣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