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如果能實施中策,拿下益州是不成問題的,但一定要在公元215年前拿下益州,否則等到曹操平定關中,拿下漢中張魯后,劉備還沒有拿下益州,那形勢對劉備就是非常不妙了。如果劉璋不邀請劉備入川,劉備是沒有名正言順的名義去攻打劉璋的,那樣的話就會給劉備增加很多難度,劉備就只能靠自已的能力,去想方設法破解戰略困局。
1、如果關羽拿下樊城,劉備的北伐是否會成功?
有很大的概率劉備北伐會成功,當然前提是孫權不在背后偷襲。關羽是公元219年發動的襄樊之戰,如果拿下樊城,則劉備的地盤達到最大,占據荊州的南郡、武陵郡、零陵郡及南陽郡的襄陽和樊城,益州全部外加漢中郡,不僅地盤達到最大,而且戰略上豁然開朗,其境內有兩條水運大動脈:長江和漢水。占據長江中上游的益州和荊州,由于長江水運的方便,益州與荊州能更好的融合,促進經濟、軍事的發展;關羽占據襄陽和樊城后,則打通了漢水,從漢中可以順水直下襄陽和樊城,促進了漢中與襄陽的交流,兩條水運通道,平時促進經濟發展,戰時運送人員及物資,可以互相照應,
劉備奪取漢中,劉封、孟達占據上庸,關羽發動襄樊之戰,一系列軍事行動的目的就是為了打通漢水,現在達到目的,劉備集團準備進行下一步的戰略規劃。襄陽在漢水南岸,樊城在漢水北岸,這里離曹魏的宛城及洛陽很近,襄陽離洛陽大約350公里,騎兵快馬可在三天左右到達,曹魏迫于關羽的軍事壓力必然遷都,而宛城則成為魏蜀兩國的前線,
魏國如果遷都,則肯定是往北方遷移,有可能是鄴城,或者是許昌,則其軍事重心必然北移,蜀漢將有更多的機會來攻擊魏國。關羽拿下襄陽和樊城后,只需一年左右的時間準備及休養,將再次北伐,公元220年,曹操去世,同年,曹丕稱帝。221年劉備稱帝,同年,劉備兵出兩路北伐曹魏,打著興復漢室,為漢獻帝報仇的旗號討伐,劉備率領益州主力出陳倉,一路攻擊長安,一路占據隴右,劉備的目標是占據隴右,與長安形成對峙,待下一步的行動;關羽率荊州主力出襄陽,攻擊宛城,同時積極聯絡曹魏境內反叛力量,目標直指洛陽,關羽的目標是洛陽,至少要切斷洛陽與長安的聯系,使長安成為孤城,與劉備軍一起合圍長安,最終拿下長安,
那么劉備是否有可能達到目標,占領長安呢?有可能。首先,劉備在政治上是正確的,興復漢室,為漢獻帝報仇,會爭取一部分心仍向漢的士人和百姓的支持,出師有名,況且劉備一直就是仁義的代名詞,不管是在徐州,還是在荊州,劉備總能爭取人心的支持,其次,魏國的內部很不穩定。曹丕剛剛即位,且剛剛登上帝位,內部有不少反對的人,只是苦于曹丕的政治壓力,沒有表現出來,如果蜀漢大軍壓境,勢必帶來外部壓力,導致曹魏內部不穩定,
再次,曹魏對百姓是比較嚴苛的,其稅收是五五開,而蜀漢沿用東漢末年的政策,比曹魏要低的多,一旦開戰,曹魏百姓外逃是必然的,在三國中總是見到曹魏境內的百姓往蜀漢和東吳逃,很少見到蜀漢和東吳的百姓往曹魏逃,就是這個原理。劉備可以充分利用這個現象來打擊曹魏,最后,曹魏不止蜀漢一個敵人,南邊是東吳,北邊是公孫淵,西北邊是鮮卑和烏丸,劉備可以充分聯系這些勢力,一起攻打曹魏,那樣的話,曹魏可就真的危險了。
別和我說什么實力強,不可能會敗,冷兵器時代,以少勝多的戰役簡直太多了,三國時期的如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一場戰爭失敗導致亡國的也經常有,如前秦與東晉淝水之戰。在當時曹魏所占據的北方九州由于常年戰亂,實力已大不如前,而相對來說,南方受到的戰亂較少,劉備要想統一,唯一的機會就是乘北方沒有恢復元氣時,以進攻來打敗曹魏,進而統一天下,
2、如果劉備打到許昌一統天下,會不會干掉漢獻帝自己稱帝?
廢漢獻帝,是在曹操死了之后,曹丕繼位后發生的事。那個時候,劉備就已經死了,以曹操的能力,在他活著的時候,劉備是不會打到許昌的,當時的劉備還是沒有這個實力的,退一步說,就算劉備打到許昌,消滅了曹操,劉備也不會廢漢獻帝自己稱帝的,三國時期,天時地利人和,劉備只占了一個人和,如果劉備這么做了,人和也就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