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入川時,如果把鎮守荊州之人由關羽改為趙云會怎么樣。如果當時荊州真的換了趙云駐守,情況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呢,趙云有帥才,守荊州萬無一失趙云忠義、勇武、多謀、識人、穩重、有度,還會打敗仗,如果由趙云駐守荊州,他一定會時刻把荊州的安穩當作自己的第一要務,更不會冒險進攻襄樊,確保荊州的防守固若金湯。
1、諸葛亮入川時,如果把關羽換成趙云鎮守荊州會怎么樣?
諸葛亮入川時,如果把鎮守荊州之人由關羽改為趙云會怎么樣?絲語認為,這是一個既受當時的條件制約,又是讓諸葛亮感到很無奈的選擇,要搞清楚諸葛亮為什么最后決定由關羽駐守荊州,必須弄清楚在里面的前因與后果。話說劉備以龐統為軍師一路進軍到達涪城的時候,先有廣漢人彭羕獻計救了其數萬人性命,并對劉備說:罡星在西方,太白臨于此地,當有不吉之事,切宜慎之,
后有諸葛亮特遣馬良奉書告劉備說:亮夜算太乙數,今年歲次癸巳,罡星在西方,又觀乾象,太白臨于雒城之分:主將帥身上多兇少吉。切宜謹慎,值此惑疑之際,劉備原本是打算回荊州與諸葛亮從長計議征伐西川之事的。無奈龐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私自臆斷諸葛亮是害怕他取了西川,立了功,特意奉書阻攔他,于是,再三催促劉備進軍攻取西川,最后不僅偷雞不著蝕把米,自己也在落鳳坡遇險被張任亂箭射死,還讓劉備在涪城陷入了進退兩難,不得不修書搬諸葛亮前來解圍救困的境地。
其實,諸葛亮入川,留關羽駐守荊州是劉備的主意,諸葛亮本來是想要換人駐守荊州的,但無奈“上意”難違,最后,只好再三囑咐關羽:北拒曹操,東和孫吳!可以說,諸葛亮之所以最后將駐守荊州的重任交給了關羽,也心有無奈,不得已而為之,所以,后面有關羽大意失荊州的結局,關羽自己要承擔主要責任,劉備其次,諸葛亮最多只能是第三“責任”人,
如果當時荊州真的換了趙云駐守,情況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呢?絲語認為,說小了荊州的歷史會改寫,說大了三國的歷史得改寫。第一,憑借趙云的成熟與穩重,他一定不會違背:“北拒曹操,東和孫吳”的原則及策略,所以,他不會給東吳偷襲荊州的機會,守住荊州也就不是問題,第二,如果由趙云駐守荊州,他一定會時刻把荊州的安穩當作自己的第一要務,更不會冒險進攻襄樊,確保荊州的防守固若金湯。
2、關羽為什么守不住荊州?讓趙云去怎么樣?
關羽沒有守住荊州,主要原因就在關羽自身,如果換用一名比較穩健的將領,比如趙云,守住荊州問題不大,關羽勇而無謀,名不副實關羽因為自身的傲慢自大,拒絕了孫權的和親,得罪了孫權。關羽得罪了孫權,還不知道對東吳早做防范,毫無統帥之謀,關羽因為軍需問題,又嚇到了糜芳、傅士仁。關羽在水淹七軍,降于禁、斬龐德之后,得到了眾多地方民軍的支援,可謂是“威震華夏”,但卻在自己聲勢浩大、實力占優的情況下,敗給了曹軍大將徐晃,
奕天反復多遍的看關羽的相關史料,都沒有看到關羽用謀略的地方,只有大軍之中突襲斬顏良,雨中斬龐德之勇。所謂的“水淹七軍”,也是“大霖雨,漢水汎溢”,漢水北岸自己決口了,淹了增援的曹軍,關羽趁機降服了于禁,并非是關羽有意掘開大堤的,所以,奕天到現在都沒有足夠的理由說服自己關羽是一位有勇有謀的統帥。關羽的謚號“壯謬”,這絕對不是一個好的謚號,所以,裴松之在《三國志》注中都不加以解釋,
關羽“壯謬”謚號的解釋是,武而不遂曰壯,名與實爽曰繆,武力雖高,但是壯志未成,盛名難副。趙云忠義趙云的忠義一點不比關羽差,只是因為沒有被俘虜再返回的故事來宣揚,聲名相對關羽差了許多,劉備是一個善于識人、用人的明主,劉備讓趙云一直做自己、后主劉禪和內眷的貼身護衛,如果不是對趙云的忠義有萬分的信任,早把趙云調離了。
趙云是真正有勇有謀的統帥,只是缺少了更多表現的機會罷了,但是從史料僅有的記載中,趙云的勇武有謀已經完全可以顯露出來了,趙云勇武趙云之勇,當陽長坂坡一戰,單騎救主,將甘夫人及后主劉禪救了回來。趙云之勇,漢水之戰,趙云僅率數十騎在曹操親率的主力大軍中殺了個數進數出,救出了張著,迎回了黃忠,趙云漢水戰曹操,堪比曹仁江陵城下戰周瑜、張遼逍遙津大戰孫仲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