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邀請,河南話有三類簡稱豫語,一類是通行于河南大部分地區的中原官話,即為人們通常習慣所說的狹義的河南話。拋開語言分類而言,河南各個地方的方言都是河南話的一部分,也都能代表河南話,并且最好聽的方言肯定是自己的家鄉話,河南話依然有存古的地方,但是河南話也丟掉了宋朝官話里的“入聲”。
1、河南話是宋朝的官話嗎?
我感覺這個爭議很大的吧。大家都喜歡從歷史層面來分析河南話是否是宋朝官話,這種想法肯定是站不住腳的。要真正解決這個疑問,還是要從歷史文獻和語言的狀況來分析,河南話是否和當時的宋朝官話相同,首先,我們要強調一個問題:現在中國漢語各方言都是從古漢語一脈相承傳下來的,想借此話題分化人群的請繞路。經歷千年的戰亂和兵役等的影響,漢族人口從北方地區擴散到全國的大部分地區,
這期間不僅是人口遷移過去了,連語言和文化風俗習慣也帶了過去??上攵?,在媒介傳輸很慢的古代,如果只依靠中央推行教育,很難在短時間內就將漢文化區南部邊界推到越南中部和云南南部,必須依靠移民強勢帶入。因此,中國各地的漢語都來自于古漢語毫無疑義,存疑的是各地方言的變化和看待方言的方式。比如說這個問題是:`河南話是宋朝的官話嗎?要我回答肯定是“Yes”,
為什么這樣說?宋朝官話本來就是以洛陽音和開封音為準,洛陽音和開封音本來就是屬于中原官話-河南話的范疇。所以毫無疑問,宋朝官話就是河南話,疑問點在哪兒?很多人的疑問點是:現在的河南話和宋朝的河南話是否還一樣或者說近似?北宋末年的一場災難席卷而至,金人帶走了皇帝,北宋剩余的皇室成員順著大運河南下,此時的北方漢族百姓也是聞風而動。
連政府都跑了,有條件的還是趕緊跑吧,留在北方才是活見鬼,這跟日本入侵時期中國的上層人士的逃亡一樣的情況。這次災難對于北方來說是一個轉折點,以往北方被外族入侵后,南方還保留有一個漢族王朝支撐,漢族古典文化血脈未斷。而此次,北宋滅亡之后,南北未再次在漢族手中統一,而是被蒙古人給拿下了,中國文化的精髓也已經在崖山入??诒粵_走了。
即使是大明再次統一中國,也已經是物是人非,就是在此亂世期間,北宋南下的北方人填充了杭州周邊的江南地區。甚至直到現在,杭州方言和很多名詞還帶有中原的味道,至少可以看出,宋朝的河南方言仍然保留下了血脈,無論是在現在的河南還是在如今的很多南方地區。如果要深究到底現在的哪種方言跟宋朝官話最類似,還真不好說,河南話依然有存古的地方,但是河南話也丟掉了宋朝官話里的“入聲”。
2、河南哪個城市是正宗的河南話?
謝謝邀請,河南話有三類簡稱豫語,一類是通行于河南大部分地區的中原官話,即為人們通常習慣所說的狹義的河南話,其次是通行于豫北太行山一帶的晉語-邯新片,分布在濟源、焦作、新鄉、安陽的各轄縣。還有一小部分則為通行于豫南地區的江淮官話-黃孝片,分布在信陽的新縣、光山縣,三種方言之間均不可以順利的交流。鄭州:河南話洛陽:河南話開封:河南話南陽:河南話三門峽:豫晉混合方言焦作:晉語新鄉:市區河南話,郊區晉語鶴壁:市區河南話,郊區晉語安陽:晉語濮陽:豫魯混合方言駐馬店:河南話漯河:河南話平頂山:河南話許昌:河南話周口:河南話商丘:河南話信陽:楚語偏湖北方言濟源:晉語永城:河南話傳統的音韻學認為語言含有聲、韻、調等因素,現代音韻學又拓展了一些新的領域,如韻律音韻學(Prosodic)和節律音韻學(MetricalPhonology),
這說明,音韻中不僅含有語言的節律,而且還有聲調的高低諸因素。河南方言以特有的四聲調值規律影響了旋律的發展形態,同時也賦予了它獨特的音樂色彩和濃郁的地方風格,聲調中原官話:聲調分陰平、陽平、上聲和去聲四類,個別地區如澠池、義馬、洛寧等縣市僅有三個聲調,入聲歸派入陰平和陽平,晉語聲調分為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入聲五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