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風和颶風都是一種風,只是發生地點不同,叫法不同,臺風是在北太平洋西部、國際日期以西,包括南中國海;而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東部的熱帶氣旋則稱颶風,也就是說在美國一帶稱颶風,在菲律賓、中國、日本一帶叫臺風typhoon(臺風,根據中文發音譯成的英文,英文中typhoon是根據中文發音taifeng音譯過去,文中論及“臺風一詞的歷史沿革”,作者認為:在古代,人們把臺風叫颶風,到了明末清初才開始使用“飚風”(1956年,飚風簡化為臺風)這一名稱,颶風的意義就轉為寒潮大風或非臺風性大風的統稱。
根據中文發音譯成的英文,英文中typhoon是根據中文發音taifeng音譯過去。臺風和颶風都是一種風,只是發生地點不同,叫法不同,臺風是在北太平洋西部、國際日期以西,包括南中國海;而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東部的熱帶氣旋則稱颶風,也就是說在美國一帶稱颶風,在菲律賓、中國、日本一帶叫臺風
《科技術語研究》2006年第8卷第2期刊登了王存忠《臺風名詞探源及其命名原則》一文。文中論及“臺風一詞的歷史沿革”,作者認為:在古代,人們把臺風叫颶風,到了明末清初才開始使用“飚風”(1956年,飚風簡化為臺風)這一名稱,颶風的意義就轉為寒潮大風或非臺風性大風的統稱。關于“臺風”的來歷,有兩類說法。第一類是“轉音說”,包括三種:一是由廣東話“大風”演變而來;二是由閩南話“風篩”演變而來;三是荷蘭人占領臺灣期間根據希臘史詩《神權史》中的人物泰豐Typhaon(拼寫有誤,應為Typhoon——摘編者)而命名。第二類是“源地說”,也就是根據臺風的來源地賦予其名稱
3、“臺風”為什么叫做臺風臺風”的旅行——借詞回收借別人的東西總是要還的,唯有借別國的“詞”卻可以不“還”,如果別國要用,只能是再來“借”。這種把詞借出去又借回來的現象叫做“借詞回收”,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詞在國外旅行了一圈,再回來時往往變得面目全非了。太平洋西部沿海有一種極猛烈的風暴,本來不有專用名詞,我國廣東人只是籠統地叫它“大風”,后來歐洲的航海家來到中國,從廣東人嘴里自然而然地學會了這個詞,可是這個詞在外語里該怎么寫叱?當時航海家采用了音譯法,廣東人的“大風”念,于是就成了英文的typhoon、法文的typhon,等等。這個外文詞不久又傳回中國北方,北方人說的“大風”(dàfēng)和廣東人發音不一樣,所以想不到這個詞是發初的“國產貨”,而是把它當作“進口貨”處理,又用半音譯和半意譯的方法譯成了“臺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