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字書法怎么寫好看呢。②自己琢磨這個筆法應該是什么,然后嘗試去寫③每次寫完,都要對照視頻或者字帖,然后“找不同”,找出你寫的跟“范字”的差別,④按照這個差別,調整你的寫法,再寫,寫完再對照找出差別,再調整再寫,再對照,再調整再寫最好是有老師,因為不用你花很長時間去瞅,然后自己還很難發現差別,發現了,也不知道怎么改。
1、“家”字書法怎么寫好看?
“家”字很常用,卻很難寫;寫不好,就像一個老頭兒,頭戴大帽子身穿長袍子,彎著腰駝著背——活脫脫的“宰相劉羅鍋兒”啊!那么,“家”字書法怎么寫好看呢?(以趙體“家”為例)第1筆,應寫成“豎點”。藏鋒起筆,側落于中線,用力頓筆,提筆轉正,中鋒稍下行,回鋒收筆,如果落筆偏了,或頓筆無力,下行不足或太長,都會影響整個字的份量。
第2筆,落筆較輕,左下方向用力,回鋒收筆,形態上細下粗。方向很重要,成左斜勢,第3筆,與第2筆留出空隙。落筆較輕,提筆右行,稍上斜,接住上面的點畫,右端稍用力;再提筆用力側按,提筆向左下快速出鋒,橫的形態成兩頭粗中間細的扁擔狀;鉤短而尖利,與第2筆相呼應。第4筆,與寶蓋橫留出距離,起筆相同,右端提筆側按,提筆左轉,順勢撇出——不超出第2筆左點。
橫不在中線而是偏左;撇過45度斜線偏上,第5筆,落筆接撇畫中間位置——中心線偏左處。行筆成圓弧形,過中線向下轉,下行稍呈弧形,至中線頓筆,提筆向左稍上方發力平出,弧鉤上、下呈圓弧形,中間呈直中帶弧的弓形,架于中線上。鉤稍平,第6筆、第7筆,起筆緊接第5筆弧鉤的上弧處,向左下方撇出——不超出第2筆左點。
三撇形成均勻夾角,呈發散狀態,舒展有序,第8筆,起筆不超出寶蓋頭。于鉤的下方側落輕頓,提筆向左下方快速撇出——撇尾接近弧鉤上弧處,短撇短而鋒利。第9筆,起筆輕落——接于弧鉤上弧處,向右下方行筆,逐漸用力下按,至寶蓋下端處,提筆向右收筆——高于左下撇,捺畫一波三折,與左邊三撇相呼應。總之,“家”字:第1筆側落于中線上;寶蓋頭寬,剛好蓋住下面的“豕”字;“豕”字弧鉤架于中線上;撇、捺的角度巧妙呼應,
2、在書法中,香字的繁體怎么寫好看?
對于“香”字的繁體字,我最喜歡的是柳公權和《集王圣教序》中的“香”字,還有下面的三個字,綜合看這六個字寫的都比較工穩,同時又打破絕對對稱的布局格調。柳公權的兩個“香”字出于《玄秘塔碑》,第一個字打破常規的對稱布局方式,處理的非常聰明,撇畫逆鋒入紙起筆較重,頓出下圓較,挫鋒調鋒向左撇出起落筆位置在界格豎中線上。
上輪廓線直下輪廓線曲,要細心體會是用什么技法完成的,豎畫偏于豎中分線左側,且形態也做了變化處理,左右兩側輪廓線不同。為防止“禾”部的對稱,柳公權將撇和反捺的角度采取了不對稱處理方式,左撇基本上四十五度角斜,起筆和橫豎交接處完全粘連,起筆落筆在豎畫中,收筆細。右捺角度略小,且偏下落筆,使得左右夾角空白各異,
左三角右方角。“日”部也做了變化處理,豎起筆高于橫折豎,下橫左長。橫折豎橫略細豎略粗且直,中短橫左粘連,收筆上翹。柳公權還同時打破了內部的空間分割,并采取了氣脈貫通對角處理,下面的“香”字,上“禾”部撇捺左右放,同時要注意起筆收筆位置,和橫豎之間空間的處理變化關系。“日”部和上面的“香”不同,豎向筆畫采取了左右弓的圓勢,橫向線條處理略帶下凹意。
“口”部上開下合,最后一筆起筆沒有向左放,而且較直。氣脈上對角貫通處理,這里個字寫的都非常精妙絕倫,體現了柳公權的高超的經營布置能力和藝術化得匠心。《懷仁集王圣教序》中這個“香”字寫的略長,但也非常美,整體上“禾”部用筆方且線條痩勁硬朗,下部則相反,以圓筆曲線為主。這個最具特色的是撇和捺的處理,撇畫起筆細收筆粗,捺畫畫點,收筆后筆不提起以牽絲連帶書寫下不“日”的豎畫,
撇和捺的傾斜角度幾乎一致。一直一曲,下面這個“香”字的處理也非常巧妙精彩,同樣也在撇捺的處理上,不同的是右捺直接化點,點畫空間關系處理非常和諧生動,要說最能讓人感到香氣四溢的是下面的這個“香”字的異體寫法,讀之仿佛能夠讓人嗅到陣真米糧之香。【字形】【構造】會意字,甲骨文是器中盛禾黍形,小點表示散落的黍粒,會新登禾黍芳香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