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人的稅后工資為2萬元一月,那么是屬于比較高的收入了。非洲制衣廠的工人,一個月收入是300元;而中國制衣廠的工人,一個月收入是3000元,這背后絕不是努力造成的差異差異在哪,如果在深圳沒房或者背負房貸,25000確實不夠看,我們都知道深圳是全國房價最高的城市,均價6w ,隨隨便便一套房子就大幾百萬,首付上百萬,不是一般家庭能承受的。
1、月薪稅后18k,在深圳屬于什么水平?
給你一組數據,自己參考:十、月薪區間25k及以上:比例3.0%九、月薪區間20~25k:比例2.1%八、月薪區間15~20k:比例3.2%七、月薪區間10~15k:比例7.0%六、月薪區間8~10k:比例8.3%五、月薪區間6~8k:比例16.6%四、月薪區間4.5~6k:比例22.1%三、月薪區間3~4.5k:比例20.8%二、月薪區間2~3k:比例12.6%一、月薪區間2k及以下:比例3.3%(平均工資5282元/月,為綜合稅前工資)說明:1.以上是2021年深圳市各行業薪資水平分布情況,人數占比最多的是4.5~6k。
2、在深圳,稅前25000是什么水平?
稅前25000,稅后在20000左右,前不久深圳公布平均工資水平,白領平均工資為9000 ,約25%以上人群收入過萬,按照3-7原理,稅前收入過萬就已經在30%以內人群,稅前25000,應該可以超過85%以上人群,在這個金字塔中,越往上收入越高,且收入差距越來越大。我們知道深圳是個高科技人才集聚的地方,騰訊、華為、平安、招商、深信服等,一大批高收入企業,騰訊平均工資達到50w ,華為平安差不多這個水平,可以說在這些企業里面,月薪25000以上十分普遍,甚至處于中下水平,
當然,跟其他行業、其他人群比,月薪25000有過之而不及,大部分的收入在10000以下,比如幼師、服務費、司機、保安、保潔員、前臺、秘書、行政、工廠員工等,這些崗位可能天花板就是10000,甚至很多人一輩子都沒有拿到10000的收入,這個不是開玩笑,而是真實存在的現象。經濟越發達,貧困收入差距越大,有錢的更有錢,沒錢的還是沒錢,
月薪25000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跑贏大部分人,不管在哪個城市,都算是中高收入人群之一。當然,如果在深圳沒房或者背負房貸,25000確實不夠看,我們都知道深圳是全國房價最高的城市,均價6w ,隨隨便便一套房子就大幾百萬,首付上百萬,不是一般家庭能承受的,買了房子還要承擔20-30年的房貸壓力,這一代年輕人,確實很難,被高房價壓得喘不過氣。
3、在你身邊個人稅后綜合月收入2w以上的人是從事什么工作的?平均一天需要工作多久?
謝邀,我目前工資稅后月收入超過2萬了,在公司負責運營,平均每天工作8小時,周末雙休,30不到。業余時間從事自媒體創作,一個月還有幾千塊到上萬不等的收入,你問我,人收益差異大小在哪,我可以告訴你,最核心的點一定不是努力。人收入核心差異,不在于努力常理上來說,大家都認為收入高的人,一定工作非常辛苦,每天花費很多時間在工作上,這種理解大錯特錯,
舉個非常簡單的例子:非洲制衣廠的工人,一個月收入是300元;而中國制衣廠的工人,一個月收入是3000元,這背后絕不是努力造成的差異差異在哪?在選擇。這種選擇無處不在,在頭條上做自媒體,1萬閱讀是10RMB;選擇多平臺分發,每個平臺1萬閱讀,可能都有10RMB;如果能跨國際,在“油管”上發布內容,1萬閱讀則是200美金,
因此,人和人核心的差異在選擇,選擇做什么行業;選擇工作里該做哪些事,不做哪些;選擇學習什么東西,不學什么;選擇干什么職業,不干什么職業。比選擇更重要的是用心選對了就一定收入高嗎?現實來看,大多人都選的不差,但收入高的是少數,為什么?不用心!這時肯定有人反駁,我很用心,我很努力,也很能吃苦!但努力≠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