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國家現在對傳統文化,尤其是非遺文化的承傳及發展問題日益重視,在政策上,在經濟上對發展非遺文化品牌也有扶持。打造非遺文化品牌,沒資金講啥都是費話,我近期的工作與民俗文化發掘工作有關,對非遺文化也有所了解,如何打造非遺文化品牌,無非就是非遺文化的承傳與發展話題。
1、如何打造非遺文化品牌?
我近期的工作與民俗文化發掘工作有關,對非遺文化也有所了解,如何打造非遺文化品牌,無非就是非遺文化的承傳與發展話題。雖然國家現在對傳統文化,尤其是非遺文化的承傳及發展問題日益重視,在政策上,在經濟上對發展非遺文化品牌也有扶持,但是,我在開展具體工作時,發現這方面的工作真的不容易開展。很多人都知道,國家雖然重視文化發展,但更加重視經濟發展,
而非遺文化產業屬于投資多,回收慢,甚至零回收的產業,在短期內不可能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很難出政績,所以無法引以起部分領導的重視以及投資者的興趣。因政府投入少,沒人愿意投資,從事非遺工作沒有足夠的經濟保障,非遺項目承傳人得不到應有的成就感,特別是受現代社會風氣的影響,年青人不想學,老前輩不讓學,我在地方做這方面調查時發現,很多非遺承傳人都是老年人,很多非遺項目不是品牌產業化,現在連承傳都難,
由于得不到官方的保護及引導,很多非遺項目都呈自生自滅的狀態。有個別非遺項目為了自我求生,不得不迎合市場經濟,被“老板”改得面目全非,再無傳統韻味,我認為,要打造非遺文化品牌,需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首先是解決意識問題。基層領導者要有大局意識,要明白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和諧發展的重要性,認真落實國家的相關政策,要通過政府的積極投入、正確引導,做好非遺項目的承傳及發展工作,
非遺承傳人要有社會責任感,要端正自己的態度,明白這是一份事業,光靠政府的那點承傳人補濟難以做大做強。要懂得自求發展,而不是像個乞丐似的坐等政府的補貼金混日子,更不能因為補貼問題而拒絕承傳,似乎這份工作是為政府而做的。其次要解決資金問題,打造非遺文化品牌,沒資金講啥都是費話。但解決資金問題除了政府在財政上的經濟補貼外,最主要的還是要重視民間資本的引進,
民間資本的引進,除了通過招商引資,還可以通過民間活動解決。據了解,我國的很多非遺項目能夠流傳到現在,除了承傳者的興趣愛好,還有一個重要的經濟來源就是民間宗教活動,政府可以通過正確的引導,在民間宗教活動大力推廣非遺項目,實現民間資本吸收。此外,承傳人也要在政府的幫助下,積極開展商業化合作,力爭將非遺項目形成產業化,
最后要解決的是營運管理問題。能夠形成公司產品化管理的,可以成立公司進行管理,像品牌宣傳推廣,業務聯系等等應該聘請專業人員,真正實現讓專業人做專業的事,保證公司正常運轉,發展成獨特的文化品牌,如果無法形成產業化管理的,需要政府出面,對“傳承人”予以保護,通過傳授、培訓、宣傳等等方式讓非物質民俗文化內容日漸被更多的人所了解,所認同,所追崇,為其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2、荊州早酒文化你知道多少,覺得如何?
喝早酒這種習慣,我覺得談不上文化吧,雖然我國酒文化博大精深,但不能體現在喝早酒上,根據記載,荊州早酒文化也就是古代江陵地區的一種傳統飲食文化,跟南方的早茶文化差不多。出現喝早酒文化這個概念,不過是因為這種喝早酒的習慣歷史比較久,就形成了一種傳統飲食文化,這是一種人多愛作怪的歷史現象,我們生活中方方面面的東西都是一種文化,所以這種現象見怪不怪。
據說荊州早酒文化還申請非遺,對這個現象只能微笑罷了,只怪我們現在不差飯吃,實在沒有什么事能消磨時間了,喝早酒這種習慣,其實就是沒有事做的人,加上環境等因素導致早起一杯酒,時間長了,喝的人多了,就形成了一種自稱文化的說法。像我們貴州大山這邊的農村人,我們的父輩中大多數人都有早起喝杯酒才下地干活的,中午還來一杯,晚上再來一杯,一天三餐不離酒,而且還是高度苞谷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