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余脈尖山五指嶺是新密境內的至高點,紅石林立、雜木茂密,山野人家散養的土雞與這里的人們一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吃的是林下青草飛蟲,喝的是露水山泉,主人家一把玉米顆當屬不錯的賞賜,養至肥美,自是農家不二的美食,清燉的漂浮著薄薄一層香濃的油花,熬炒的麻辣鮮香,大盤柴雞也與眾不同,如今沿著上山路分散布局的農家院做法大致一樣,當然地道的還是山野人家的灶臺。
1、鄭州大學是怎么發展起來的?
說到鄭州大學,不得不說到另外一所曾經馳名海內外的大學——河南大學,河南大學在抗日戰爭時期,由校長王廣慶帶領河南大學全力發展,一舉成名!現在觀看鄭大,鄭州大學成立較晚,發展模式當中有一條就是不斷吸收其他院校資源——比如說,挖河南大學墻角,吞并河南大學部分學院等等鄭州大學發展比較慢,這些年來,集中整個河南省資源給它,也只不過是一個211,連985都不是!所以是不是值得反思一下,河南大學抗戰時期辦學艱苦,資源匱乏,都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全國前五!這種拼搏的精神怕是鄭州大學所不具備的!我認為鄭州大學發展目前出現了問題,并且現在的鄭大還在發展的道路上奔波中!具體出現了什么問題,還是網友們去對比,去討論吧。
2、南陽市面積是鄭州的3倍,為什么發展不起來?
河南省作為我國的一個人口大省,在現在這個經濟轉型的背景下,各座城市的經濟都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尤其是省會鄭州,已經躋身于新一線城市的行列,引領省內眾多城市的經濟發展,但是在眾多城市齊頭并進的時候,在省內卻出現了一座最掉鏈子的城市,作為河南省面積最大的地級市,它的城市面積比3個鄭州還要大,但是它的人均GDP竟然還不到省會的三分之一,成為河南省內居民生活幸福感最低的一座城市。
今天小編就好大家一起來看一下在河南省內這座最掉隊的城市——南陽,看看它還能再次崛起嗎?作為河南省經濟發展相對較為緩慢的城市,曾經它也是自古以來河南經濟最為發達的城市,早在三國、漢朝的時候這這座城市也是人才輩出,經濟一度繁榮,但是隨著歷史的發展,這座城市漸漸變得落寞了起來,據不完全數據統計,雖然南陽經濟總量已經高達3814.98億元,暫時位居全省第四,但是作為省內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它的人均GDP卻僅有37959元,不足省會的三分之一,成為省內經濟發展最掉隊的城市,
而作為一座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城市,曾經諸葛亮躬耕隴畝的地方,經濟發展怎么會變得如此緩慢?隨著現在經濟轉型時期的到來,河南省內眾多城市都在積極尋求經濟上的新突破,但是作為省內重要的農業城市,南陽的經濟并沒有得到有效的發展,至今還是以發展農業為主,是個名副其實的農業大城,經濟發展也就逐漸開始變得緩慢起來。
雖然現在的南陽經濟發展比較緩慢但是作為一座歷史名城它的旅游資源還是不錯的,臥龍崗、醫圣祠、老界嶺、五朵山等諸多自然和歷史遺留景觀都為這座城市旅游業的發展提供資源,雖然南亞的經濟結構現在號主要以發展農業為主,但是為了順應經濟轉型的時代潮流,現在也逐漸在向第三產業轉變,你覺得它有希望轉型成功嗎?雖然南陽有著廣闊的城市面積以及眾多的人口支撐,但是就居民生活水平來看,南陽依舊是省會最拖后腿的城市,但是隨著它第三產業的慢慢發展,你覺得它有可能擺脫現在的困境,經濟再次得到迅速的發展嗎?,
3、鄭州是什么時候開始叫鄭州的?
1928年,鄭縣被改為鄭州市,但是在1931年,撤市復改為鄭縣。948年10月2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接管鄭州,正式鄭州市,1954年河南省人民政府由開封遷入鄭州,鄭州成為河南省省會。鄭州歷史上曾五次為都、八代為州,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世界歷史都市聯盟成員城市,5000年前,人文始祖軒轅黃帝在此出生、創業和建都。
3600年前,成為我國商代早期和中期都城,是商文明的發源地,至今中心城區依然保留著7公里長的商代城墻遺址,秦漢時期,今鄭州地域以滎陽為中心,因處交通和運河要道,經濟日趨繁榮。隋朝改滎州為鄭州,后改鄭州為滎陽郡,仍治管城縣,開明元年(619年),太尉王世充廢楊侗自立為帝,國號鄭,這是中國歷史的第三個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