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傳承使宜昌話在在西南方向(渝貴川黔)通行無阻。我家鄉是湖北宜昌秭歸的,我們這邊的紅薯,家鄉話叫“苕”,不過也是罵人的話,“你是個苕”就是你是個傻瓜的意思,宜昌方言屬中國北方方言體系西南官話區成渝片,為湖北土語群,宜昌在古代為西南的軍事要塞,素有川鄂咽喉、荊楚門戶、三峽鎖鑰之名。
1、“紅薯”用你的家鄉話怎么說?它可以用來做成什么樣的特色美食?
我家鄉是湖北宜昌秭歸的,我們這邊的紅薯,家鄉話叫“苕”,不過也是罵人的話,“你是個苕”就是你是個傻瓜的意思。我們這邊的苕,除了做點零食以外,大部分都是用來喂豬的,我們這里最好吃的還是本地苕,紅皮白心的那種,用苕做的特色美食,除了烤了吃、煮了吃外,我們這邊最常見的就是曬“苕泡兒”。一般在冬季11月份開始,選擇連續晴好的天氣,將苕洗干凈,整個的用蒸籠蒸熟,剝皮后放置在戶外曬一曬、凍一凍,然后切成細條狀,放置在簸箕上晾曬,
2、宜昌方言有什么特點?
宜昌方言屬中國北方方言體系西南官話區成渝片,為湖北土語群。這一傳承使宜昌話在在西南方向(渝貴川黔)通行無阻,宜昌在古代為西南的軍事要塞,素有川鄂咽喉、荊楚門戶、三峽鎖鑰之名。近代更是為濟身全國30名之內的商埠城市,通商口岸,與武漢城市的方言孤島不同,宜昌周邊的方言變化不大。歷經峽州、拓州、夷陵州、宜昌府的變遷,口音從武漢、從荊州,又鄰近川渝,互為影響,
城區方言不卷舌,資枝不分。兒話音重,搞么兒哦、叫花兒(告化兒,乞丐)、稀乎(差點)兒、跟著洋人兒造反,獨特的詞匯:日古倆、日大瞎等,外來詞匯,來自海派的賴惹(倆撒,衣冠不整,不修邊幅)、正兒八經、拆亂圬,來自川渝的打飆槍(拉肚子)、該背時(倒霉)等。海外的拉味子(鳴笛)等,古代傳承的詞匯,論語中的窮死濫業(窮斯濫矣,窮困聊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