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是大學生了解職場的重要手段。大學生畢業后所從事的工作70%都跟他學的本專業無關,實習是大學生走上社會前,檢驗自己對于職業認知和職場認知的重要手段,一些學生借著分散實習,不易被檢查的特點,自作主張不去實習,并通過家庭關系或者其他渠道在實習總結或者報告之類的檢查材料上蓋上章子,以此應付。
1、問,大學生第一次找實習應該怎么做,無實習經歷能找到適合的實習嗎?
大學生找實習單位首先還是要以自己的對口專業為首選,這樣能夠輕車熟路,發揮自身的特長和優勢,揚長避短,使自己得到更多的鍛煉和提高,也為今后的工作打下夯實基礎,使自己捷足先登,更上一層樓。另一方式:若精力充沛,也可以涉獵其它領域,以開闊視野、高瞻遠矚,使自己在各方面都能夠觸類旁通,以便于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游刃有余,得心應手。
2、作為一名剛出來實習的大學生,應該如何找工作?
其實這段時間是最迷茫的時候,對自己專業感興趣的話,可以找專業對口的,不感興趣的估計就不知道何去何從了,我也是對自己的專業不感興趣,那時候剛出校門,什么也不會,也不想找自己專業的,就天天去招聘會里大海撈針,因為那時候也沒有人給你想法,你只能自己去給自己找出路,最后找了幾個也不是很理想,干脆就還是找自己專業的,邊學點經驗,邊在接觸社會中發現自己更適合去干什么,再決定自己要去做什么,希望能給你帶來點想法,謝謝,
3、實習生該如何選擇實習工作?
選擇實習,你需要做到“一想二做三行動”!“一想”——想什么呢?首先你應該想想自己,思考自己的專業、興趣、擅長,還有大環境!面對職場你的專業不一定等于職業,它包括了你去參與過并且得到過認同,產生過價值的技能。大家都知道一個社會現象:大學生畢業后所從事的工作70%都跟他學的本專業無關,我見過一名浙江大學學園林設計去做了烘培,月收入10萬!的確很牛逼!那么你的專業技能優勢是什么,我建議你拿支筆做一個記錄,回顧實習前的這一段歷程,你成功的經歷有哪些?面對職場你的興趣不一定要成為你的選擇,但一定要了解自己。
因為興趣不一定能為你掙錢,但從長遠來看有助于實現你個人的人生價值,所以,請不要放棄興趣,如果第一份實習工作能夠很好的結合自己的興趣,那真的要恭喜你了!如果第一份實習工作無法與興趣匹配,我建議先務實一些,人生是一場馬拉松,起步最快的不一定能更快到達終點!面對職場你一定要知道自己擅長什么,盲目跟風或者被社會價值觀綁架都是一次巨大的冒險!這是對自己能力的剖析,我擅長組織活動,我擅長英語口語,我擅長體育鍛煉,我擅長演講等等。
都可以成為你職業選擇的一個標尺,學軟件工程去做銷售,學英語專業去做財務,學材料工程去做培訓講師等等,類似并且做得好的比比皆是,關鍵是你知道自己擅長的領域嗎?最后就是機會與機遇分析。能對社會發展的趨勢有一個基本的了解,而不是像一個小白,讀著圣賢書而不聞窗外事,這肯定是不行的,花一定的時間,整理一些行業知識,行業趨勢和代表性企業,這樣對于外界你會減少很多恐慌和不安,心理會踏實許多。
再次忠告:切忌什么都不了解,只是簡單投投簡歷或者拿著簡歷就去了人才市場!人生第一步都能偷懶的人,去了職場會有多大的建樹呢?“二做”——做什么呢?做一份漂亮的簡歷,做一份目標企業分析,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簡歷如何做?第一,不要什么都寫,寫最體現自己優勢的經歷;第二,寫過程,寫反思,寫數據,寫帶給自己的成長;第三,不要忽視興趣愛好,企業對你的興趣非常感興趣,它代表了你可能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第四、真誠,切忌浮夸不著實際天花亂墜的寫;第五、頭像不要大頭貼,盡量正裝有職業化,
目標企業分析如何做?第一,根據你自我分析選擇不超過3個行業,分別找出排在前十的企業;第二,對每一家企業進行行業地位、企業規模、發展遠景、企業文化、福利待遇、入職要求等六個要素的分析;第三,列一張打分表分別進行打分排序,找到與自己匹配的目標企業。“三行動”——“一想二做”以后,就應該開始行動了,主動投遞簡歷,準備面試問題,參與面試,分析面試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