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君天下者,祿及有德,貴子必王,此人事耳。從明神宗后期開始,明朝的國勢便開始走上下坡路,平心而論,除了弘光帝碌碌無為、紹武帝在位極短無所作為外,無論是隆武帝朱聿鍵還是永歷帝朱由榔,都是有能力、有理想的皇帝,無不想完成驅(qū)清興明的大業(yè),然而由于本身是弱勢皇帝,再加上內(nèi)部黨爭激烈、將領(lǐng)多懷異心,導致局勢日漸糜爛,終至于不可收拾。
大明洪武三年(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首次建藩,其中,太祖第三子、時年十三歲的朱棡被冊立為晉王,建藩山西太原府。朱棡,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三子,生于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十二月十八,據(jù)明史、明實錄記載,其生母為孝慈高皇后馬氏,在洪武三年太祖首次建藩之時,諸位皇子雖然年紀尚幼,但是在舉行冊立典儀時依舊按照歷代王朝的傳統(tǒng)儀制,一絲不茍地遵從禮部和尚寶卿官員的引導,恭恭敬敬從奉天殿東門進入大殿,向端坐于奉天殿御座上的父皇陛下行禮叩拜,在恢弘的禮樂聲中一一接受親王寶、冊、印,完成冊立典儀。
其中朱棡是第二個進殿完成冊立典儀的皇子(第一個是太祖次子朱樉,至于皇太子朱標,則有單獨的皇太子冊立典儀,不與親王冊立儀式一同進行),他隨著禮部官員進殿后,按照肅穆的禮樂唱班流程依次俯、拜、興,如此三番后,才在父皇陛下面前跪受晉藩寶、冊、印,至此完成了從皇子到大明藩王的過程。朱棡的晉王冊文為:“唯洪武三年,歲次庚戌,四月乙未朔日,父皇制曰:昔君天下者,祿及有德,貴子必王,此人事耳,
然居位受福,國于一方,尤簡在帝心。第三子棡:今命爾為“晉王”,分茅胙土,豈易事哉。朕起自農(nóng)民,與群雄并驅(qū),難苦百端,志在奉天地,饗神袛,張皇師旅,伐罪救民,時刻弗怠,以成大業(yè),今爾固其國者,當敬天地在心,不可逾禮,以祀其宗社山川,依時饗之。謹兵衛(wèi),恤下民,必盡其道,于戲,勤民奉天,藩輔帝室,允執(zhí)厥中,則永膺多福。
體朕訓言,尚其慎之,”朱棡被冊立為晉王后,于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初辭別父皇,啟程前往藩地,四月十六抵達太原,正式就國,這一年,朱棡二十歲,他也是日后大明晉藩的開基始祖。朱棡前往太原藩地就國時,太祖考慮到山西和南直隸飲食習慣不一樣,怕朱棡不習慣當?shù)氐娘埐?,于是把跟隨自己二十三年的廚師徐興祖安排到朱棡身邊,伺候他的飲食,
朱棡到底是個青年人,又生在帝王家,從小處在權(quán)力頂峰中,難免會有驕橫跋扈、目中無人的脾氣,在前往太原途中,因為嫌棄徐興祖做的飯菜和京師的口味不大一樣,于是朱棡大發(fā)雷霆,把徐興祖狠狠地用鞭子抽了一頓。原本朱棡以為這件事沒什么大不了的,但是遠在京師的太祖居然馬上就知道了,立即以八百里加急的方式傳來了口諭:“吾帥群英平禍亂,不為姑息,
獨膳夫徐興祖,事吾二十三年未嘗折辱。怨不在大,小子識之,”——你老子我?guī)е粠妥游奈浯蟪紓兤蕉颂煜?,他?a href="/tag/574650.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有什么過錯我都不會姑息,一一處罰。唯獨這個廚師徐興祖,跟了我二十三年,從來都是對他客客氣氣,不敢羞辱責罰他,為什么呢?結(jié)怨不在于大小,而在于親疏緊要,你小子給我記清楚了!太祖之所以這么急匆匆地專門派人前來教訓告誡朱棡,不是出于什么“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思想,而是他擔心朱棡少不更事,羞辱折損給自己做飯的廚師,如果因此被廚子心懷怨恨,在飯菜中下毒,那就悔之晚矣。
朱棡得到父皇的訓誡和指點后,才恍然大悟,此后再也沒有對徐興祖加以懲戒,一直客客氣氣地對待,直至其年老告退,朱棡抵達太原后,馬上承擔起御邊重任,成為北方諸塞王中最重要一員(朱棡二兄秦王朱樉封國西安,處于腹地,守邊責任不大),太原直面河套,北元主力常常在此出沒,所以身為太祖第三子、也是塞王之長的晉王朱棡身負父皇重托,多次以主將身份出兵討擊北元,并節(jié)制宋國公馮勝、穎國公傅友德等元勛宿將,馳騁塞外。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正月初三,太祖因北元丞相咬住、太尉乃兒不花、知院阿魯帖木兒等多次騷擾大明邊境,于是祖詔命晉王朱?、燕王朱棣分兵兩路北征,并指定以晉王為全軍主帥,授予朱棡“出塞征戰(zhàn)、筑城屯田,皆由己出,非大事可不奏而行”的特權(quán),洪武三十年(1397年)四月,晉王朱棡再奉太祖詔命行“備邊十事”,九邊諸塞檢閱軍隊、開戰(zhàn)屯田等軍政大事,全部由晉王朱棡全權(quán)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