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另一面就是這里的城中村,我來深圳第一站是哈工深,就坐落在美麗富饒握手樓林立的平山村。這兒是沒去過深圳的人絕對想象不出的深圳,充斥著墻面潮濕暗黑的三四層小樓,樓間距太窄,所以樓和樓之間大多是陽光照不到的黑膩角落,夾雜在現代和城中村里的,還有深圳最典型的名片。
1、最近大家在深圳找工作怎么樣?
我來談談現在深圳的一些情況。(只是基于我個人了解到的一些事情,不一定很全面)原來,這個時候都是企業到處都在大量招人的時候,無論是普工或者其他職員,現在呢,普工還能夠招人的少之又少。公告欄整個篇幅,估計超過百分之七十都是招臨時工,上面大概寫著14-18元一個小時不等的字樣。于是愿意去做的呢,就開始了打臨工的日子,
臨時工,沒有任何正式工的福利,干的活呢跟正式工的標準是完全一樣的。說句不好聽的,還需要擔心什么時候廠訂單少了,就是你要走人的時候了,為什么會出現這個模式?我想這也是在疫情持續的階段,大部分企業為了能夠少承擔一些人力成本,而且不會因為辭掉員工而產生糾紛的一種普遍做法。至于其他辦公室職位,我了解到的職員招聘,
許多人才網上面的招聘信息是少之又少。招聘職位跟往年相比預計十分之一都不到,而且,有一個現象,招聘信息常年掛著,要么是要求太高,要么是薪資太低,要么就地理位置太偏僻而招不到人,基本上人才網上面剩的基本上就是這類企業了。綜上,可以發現,今年就業形式多么艱難!就不難理解為什么擺地攤的人陸續在增多了,都是為了生活了。
2、在深圳工作的朋友們,你如何評價深圳?
深圳是一個很割裂的城市,每個城市都有高樓林立的CBD和充滿煙火氣的城中村,但深圳的對比最大,福田南山和關外小山包里握手樓小工廠林立的城中村,同屬一個都市,但仿佛來自兩個時代,福田南山和羅湖這邊,是一個年輕現代的都市。爬上蓮花山,站在鄧公腳下四望,從羅湖到福田到近十幾年填海造就的大部分南山,一座座高樓閃爍著華南的灼熱日光映入眼底,
左手邊是曾經的深圳招牌:地王大廈,旁邊是高雅冷峻的kk100;視線直往前看就是福田CBD,這里有庫哈斯的深交所,藍天組的當代藝術中心,磯崎新的深圖和深圳音樂廳,當然最難以忽視的是華南第一高,KPF的平安總部大廈;右邊有騰訊新大樓,有科技園眾多明星企業叢林般立起的大廈,有春繭和旁邊的春筍,有一個從蛇口伸出去溝通香港的大橋。
眼前的都市金光熠熠,忽略掉看不見的螻蟻般的人們,看久了竟覺得像個沙盤模型,一只看不見的大手擺弄著理想中的都市模樣,然后高樓就這樣起來,它們中間,十里繁華的深南大道像一條鑲滿鉆石的腰帶串聯著特區,地下鐵在道路下穿梭,那個新近溝通九龍的高鐵福田站,靜靜地藏在地底,托著一個立體的看似完美的都市。深圳的另一面就是這里的城中村,我來深圳第一站是哈工深,就坐落在美麗富饒握手樓林立的平山村,
和清北深研院連成一片,校園里有大片綠地,一條河流,三兩學者出入的小樓,是想象中的深圳。踏出校門瞬間,便立刻穿越到復華街道,再往深了走,就進入了煙火氣茂盛的城中村;剛來深圳請人吃飯,選了一個點評上很熱門但自己從沒去過名字又很好聽且夾在高新園和華僑城坐落在深南大道的地方——白石洲,誰能想到這個地方竟然是一個沉淀著歲月的城中村,
這兒是沒去過深圳的人絕對想象不出的深圳,充斥著墻面潮濕暗黑的三四層小樓,樓間距太窄,所以樓和樓之間大多是陽光照不到的黑膩角落。這里出進著廣受人羨慕的包租公包租婆,剛來深圳打拼可以租到便宜房子的青年情侶,四面八方過來開小飯館的人,各色人等隨意出沒,一窮二白的外鄉青年和擁有地產的千萬富翁在街道匆匆擦肩,充斥著煙火氣,
夾雜在現代和城中村里的,還有深圳最典型的名片:綠化。這個常綠的亞熱帶城市的路兩邊,長滿了各種不同的喬木,像一個天然的公園,穿越深圳任何一條稍微寬闊的馬路就必須等兩個紅綠燈,因為中間一般有一條和路一邊寬的綠化帶,我常常感嘆北方長不大的橡皮樹能長成深圳路邊那樣一個龐然大物,有時候會在路邊看到荔枝、蓮霧或者芒果累累的大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