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當地客家人至今仍說客家話,人為地不與四川話合流。我寫一個“我”字說這字讀ngai,馬上有人這不是讀wo嗎,客家話歷史悠久,在南宋便初步定型,在我的家鄉,客家話被當成“土話”在中小學禁止使用,身邊的好多人也認為客家話太俗氣而冷弱鄉音,都說不是生來就喜歡遷徙,是磨難帶給自強不息。
廣東客家人主要分布在梅州、河源、韶關、惠州。廣東另一主流語言客家話跟白話會更接近一點,同時,客家人的普通話在廣東人里,算是最好的了。與白話和潮汕話不同的是,客家話分布地區范圍較廣,相對比較分散,跟粵語地區、潮汕地區屬于一種相交不相容的情況,相對其他兩種語言稍顯弱勢,因此客家話也成為世界上衰落最快的語言之一,
客家話歷史悠久,在南宋便初步定型。但是否屬于漢語言下面的方面,至今仍未定論,不過客家話在中國國內已被列為七大方言之一,雖然有人說,客家人也是大將趙佗帶來的古中原移民,但真正形成客家族群大致在宋朝。但當時廣東這塊“雞腿”已經被分的七七八八,客家人只能偏居一隅,在歷史演變中經常與廣府人“搶雞腿”,長期的“雞腿大戰”即土客械斗,造成客家人口銳減。
2、東莞客家人多嗎?客家人跟東莞本地人在生活上有什么區別嗎?
#了不起的城市#客家是支奇特的漢族民系,客家地區以社會封閉著稱,洎唐宋自北南遷以來,一直恪守傳統以與當地土著少數民族區別,保持自己的中原習俗。甚乎在語言層面,客語的傳承還有口口相傳的嚴厲祖訓,“寧賣祖宗田,毋忘祖宗言”,另一方面,客家人又遍布全球各地,曾有俗語“有陽光的地方,就有客家人”。因為客家人的歷史,就是一部遷徙的歷史,
贛南、粵北和閩西是當今客家人最大的聚居地,因為這里完全是封閉的山區,是古時躲避戰亂的優選之地,而因躲避而來這里卻沒能使客家人擺脫不斷遷徙的命運。清初因四川人口空虛,一部分客家人又被迫在湖廣填四川的大潮中牽入四川重慶,單當地客家人至今仍說客家話,人為地不與四川話合流。清末的太平天國運動,是由客家人洪秀全掀起的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也是最后一次農民起義,
它的失敗使客家人又開始了又一輪大規模的遷徙。清政府大批屠殺客家人以報復,廣東客家人紛紛下南洋以避難,一次次的舉家遷徙,都需本宗族的團結一心,這也是客家人對宗族之緒尤為重視的原因。都說不是生來就喜歡遷徙,是磨難帶給自強不息,在不斷遷徙中,客家這支民系成為漢族乃至世界上最大的民系,也不愧地成為一支優秀的民系。
名人也不勝枚舉,近代如黃遵憲、朱德、胡耀邦、郭沫若以及王力,現代如張國榮、鐘漢良、林丹、李河君以及外邦的他信、李光耀等人,但由于地理環境的原因,大部分客家地區的落后情況依然嚴重。就拿客家話來說,歷史上,客家話曾是蘭芳大統制共和國境內主要流通語言之一;曾是太平天國的“國語”,廣泛用于其官方文書中。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傳統的封閉社會被快速的城市化瓦解,傳承客家話的傳統法則也在信息時代逐漸被拋棄,客語因此成為世界上衰落最快的語言之一,
客家話不僅因為時代的原因而衰退,在內部,情況更為不樂觀。在我的家鄉,客家話被當成“土話”在中小學禁止使用,身邊的好多人也認為客家話太俗氣而冷弱鄉音,suei(瑞)變成luei,ngai(我)變成捏,“我攰矣腰骨斯疼”變成“捏try哩腰骨屎疼”,或許他們也只是圖一時搞笑吧,但當一種文化變成了文字上的娛樂,這是多么的悲哀?。∥覍懸粋€“我”字說這字讀ngai,馬上有人說,這不是讀wo嗎?人們無形地被灌輸:普通話是唯一正確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