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友說心里學碩士,書法字博士在武漢找工作怎么樣。博士去二本高校當老師,不是值不值得的問題,而是能不能去的問題,當然除了當老師的話,如果進高校還有其他的一些途徑,比如說去當輔導員或者是做行政人員,當然首先看你需要在什么層次的大學當老師,下面我就分幾個層次來加具體的,說一說。
1、在大學當一名老師感覺怎么樣?
哈哈,本人就是大學教師一枚。談談自己的感受吧,別人都以為我的職業(yè)是世界上最舒服的,只有自己心里苦啊。從每次從拿快遞姐姐那就話,我能體會到對我深深的誤解“今天有沒有課啊”,仿佛我很閑,其實我真的很閑,哈哈。每周1-2節(jié)課,學生不用比成績,沒有任何教學壓力,課后也沒有幾個學生找你,那么是不是就可以擁有詩和遠方。
那就大大錯了,沒有教研還有科研啊,科研絕對是壓死人,科研是沒有盡頭的,要搞科研怎么弄啊,你要有經(jīng)費,哪里來經(jīng)費,要寫基金啊,基金怎樣申請,有各個省基金和國家自然基金,寫了就有基金了嗎?中基金比中彩票要難多了,國基要花大半年時間,我申請了2次,都沒有花落我家,其實絕大多數(shù)都不會中的,學術界高手如云。既然這么難,放棄科研怎么樣?放棄科研意味著沒有量化分,沒有分怎么評定職稱,職稱評不上,工資就低,在學校里用別人的實驗設備就難,生活開支怎么保障,所以就算不愿意搞科研,還是堅持走啊,畢竟從本科、碩士、博士這10年時間都在學這個專長,放棄科研,也意味著放棄自己專業(yè),博士的優(yōu)勢就沒有了,
2、博士去二本學校當老師值得嗎?二本學校當老師都需要什么條件?
有溫度有靈感的高校人才真經(jīng)為你解答。博士去二本高校當老師,不是值不值得的問題,而是能不能去的問題,前兩年,我一個同事的愛人博士畢業(yè)了,一心想去高校,因為第一學歷非211,所以沒法應聘我們學校,于是把周邊的幾所二本高校都應聘了個遍,結果都被拒了。后來同事懇求領導,利用一些工作上的關系,終于讓愛人進了一所離我校2小時車程的二本高校,
雖然離家遠一點,但教師崗位不用坐班,也還可以接受,更讓他們慶幸的是,就在她進校的第二年,以她的條件,正式事業(yè)編制就沒有了,最多就是一個備案制人員。當然,這個例子可能不太有代表性,畢竟頭條里起碼就是本碩博985、211,那這些高校的博士應不應該去二本高校呢?是不是只有去985、211高校才合適呢?當然不是這樣。
現(xiàn)在國內博士,想進985、211高校已經(jīng)是非常困難了,雖然這些高校每年也要招幾十、上百名博士,但多數(shù)是要求具有海外經(jīng)歷,如果沒有海外經(jīng)歷,就需要有比較過硬的業(yè)績。而且,絕大多數(shù)崗位屬于臨時教職,非升即走,要求達到一定業(yè)績條件才能續(xù)聘,想要正式留下來獲得長期教職,還需要通過競爭性的評審,在不少高校,每年新進的博士中,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能夠最終留下來,剩下的,空耗幾年青春,然后黯然離場。
其實,被淘汰的這部分人中還是有不少人是比較優(yōu)秀的,只不過是因為競爭太殘酷,或者進入狀態(tài)有些慢,所以,這部分肯定還會再到其他相同層次的高校去求職,甚至有的人因為評價標準的原因,在211高校里被淘汰了,又應聘到985高校去了。我們學校此前就有幾個老師,做了兩年師資博士后發(fā)現(xiàn)可能達不到續(xù)聘條件,于是直接出站走人,結果被山東大學、中山大學等高校給錄用了,還直接給了副教授,
真是因禍得福。不過大多數(shù)被淘汰的人,只能選擇去低一層次的高校去求職,還有的可能就放棄學術之路,轉投工業(yè)界了,而去二本高校的人是最多的。這些年,一些地域好學科好的二本高校,也根本不愁博士博士后這個層面的人才,而且,二本高校一般是省屬高校,其編制受省里把控,編制規(guī)模往往比較小,所以每年的進人數(shù)量都不多,這更是增加了應聘難度。
可以說,現(xiàn)在一些二本高校教師招聘的基本條件,已經(jīng)和985、211沒什么差別了,而現(xiàn)在的應屆國內博士,能在二本高校中找到職位,那就算是比較優(yōu)秀的了,比如我隨便在網(wǎng)上找了一個青島理工大學的教師招聘啟事,其中招聘范圍是這么寫的:全球TOP200高校(參照國際公認的三大世界大學排名體系)、全球自然指數(shù)排名在前100位的高校與科研院所和國內一流大學(一流學科)博士研究生,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等國家級重點項目的青年學者,以及在本領域取得突出原創(chuàng)性成果的優(yōu)秀青年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