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從吳川的年例和老板回報家鄉的案例可以看出,吳川人還是比較重感情的,舍得與大家分享的。吳川是廣東省的一個縣級市,由湛江市代管,據統計,說吳陽話的人占全吳川總人口的60%以上,且坡頭區九成的居民也說吳陽話,總的來吳川的老板比較低調,陳華算是比較出名的吳川老板了,但還有幾位吳川隱形富豪,身家都在百億以上,但為人非常低調,連《福布斯》富豪榜也查不清楚他們的資產狀況。
1、湛江地區的吳川話是粵語的分支嗎?
先說下吳川話的種類吧。從大類上說,吳川話分三類——第一類是以梅菉話為代表的白話,有梅菉口音、塘綴口音、長岐口音之分。過去的吳川市政府機關,通常都把梅菉白話作為交際的“官方語言”,第二類是以吳陽話為代表的所謂“土白話”。它通行于吳陽、黃坡、塘尾、振文等鎮街,據統計,說吳陽話的人占全吳川總人口的60%以上,且坡頭區九成的居民也說吳陽話。
第三類叫“東話”,東話即黎話,和湛江雷州、徐聞一帶的雷州話很接近,都是屬于閩語方言。它主要分布于蘭石、王村港、覃巴等鎮,這個人群占吳川人口總數的10%,我們平時所說的吳川話,主要是指梅菉和吳陽的白話,有些字詞發音與廣州白話近似。那么,吳川話到底是不是粵語中的一支呢?據歷史學家研究,大部分講吳川話的人,父系祖先來自福建,北宋時期開始遷入現在的廣東吳川地區,語言為古閩語;母系祖先為百越俚、僚兩部,語言是當地古越語,
自清康熙年間開始,廣府地區經濟發展迅速,商人開始在廣東各地做生意、建會所。廣東商人之間的流行用語為廣州白話,廣東各地也開始將白話所以官方語言,這個時期,吳川做生意的人比較多,由于受高州府白話的影響,吳川話也逐漸白話化。然而卻因為母語源自福建的原因,始終與其他地區的白話保持著差距,與相鄰的化州話差別也較大,
所以,吳川話是不是粵語的一支,一直存在爭議。因為,吳川話無論從歷史還是語言的本身,都不屬于粵語,只是因為有些字詞發音相似而已。至于現代劃分“吳化民系”是廣府文化的一支,我覺得也可以理解,畢竟受其影響較大,為了凸顯廣府文化的影響力,把受其影響的所有地區(包括粵西廣西海南)都劃入了,但仍然不能代表當地人的母語即粵語。
2、北有溫州,南有吳川,吳川到底是個怎樣的地方?
吳川是廣東省的一個縣級市,由湛江市代管,“北有溫州,南有吳川”是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說法,當時在吳川形成了一股風氣,即人人爭先,個個都要爭做老板的心態,以個體、私營、聯營、股份合作等經營形式并駕齊驅,被譽為“四輪驅動”,后來把這稱為吳川模式,和溫州模式并稱。說到吳川就不能不提湛江,在珠三角沒有崛起之前,湛江曾經一度是廣東省第二大城市,也是是1984年全國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曾被總設計師譽為“北有青島,南有湛江”,可見湛江地區當時風頭之強勁,
2017年吳川市實現生產總值268億元,經濟發展在諸多縣級城市中已經不算耀眼,不過吳川依舊以特色獲取了眾多榮譽,中國建筑之鄉、中國建筑裝飾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月餅之鄉、中國羽絨之鄉、中國塑料鞋之鄉等就是吳川發展的一座座里程碑。作為一個海濱城市,吳川市的海濱旅游資源非常有特色,傳統景區有吉兆灣,吳陽金海岸,
3、大家對湛江吳川人是什么印象?
縱橫哥雖然是講雷州話的,但是對吳川人印象相當不錯。吳川坡頭一帶出了很多大老板大土豪,整體經濟水平比較高,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在縱橫哥的心目中,吳川人有主要以下幾個特點。一、勤奮上進,敢打敢拼,吳川人不滿足于現狀,為了改變現狀他們什么活都可以干,也不惜離鄉背井發展,在改革的浪潮中,他們敢于拼搏,成就了自己的事業。
另外,在吳川,懶人比較少,成條村大家都會想著怎么去勞動,去做生意掙錢,而不是像湛江某些地區的農村,年輕人也沉迷在打獎中,好吃懶做,二、注重物質,比較現實。也許是因為以前窮怕了,吳川人比較重視創造物質財富,把經濟利益看得比較重,湛江老話“扛起鐵錘就說吳川話”,意思就是指吳川人很實在,為了生存,什么都肯干,不管是苦力活,還是撿破爛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