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文明,也可以說是天府文化的根,就是一種基于種植業的盆地文化。天府文化的根,就在這片盆地平原中,以種植稻米為生,代代相傳的古老文化,具有特殊的區域性和獨特性的文化,天府新區成都片區就是大天府新區屬于成都行政區內的部分,作為第一部以“成都城市精神”為題的研究專著,綜合運用哲學、文化學、歷史學、社會學、政治學、行政學、管理學、行為學、城市發展學等學科的知識,以翔實的資料,具有說服力和啟發性的文字,詳細梳理、解讀了成都的優秀歷史文化傳統和改革開放以來所賦予的新的時代內涵,深入闡釋了將成都城市精神定義為“和諧包容、智慧誠信、務實創新”的原因和由來,以及培育、弘揚成都城市精神的基本原則和現實意義。
1、成都文明、天府文化的“根”在哪里?
天府之國成都.新津修覺山,古代又稱“稠粳山、天社山”。傳說修覺山為軒轅黃帝修仙之所,老子歸隱之地,張天師道教“二十四治”之“稠粳治”。北派禪宗神秀大師結廬于此,明代(1633年)宮廷墨繪齋刻本《名山錄》,巴蜀大地,修覺山與峨眉山和青城山一同入選50座天下名山之列。北周孝閔帝元年,修覺山下渡口命名“新津”,為犍為郡治所在地,轄武陽(今新津、彭山)、南安(今樂山)、僰道(今宜賓)、江陽(今瀘州)等十二縣,
2、成都的天府新區在哪里?
四川省天府新區:高新南區、新津、雙流、龍泉、仁壽、彭山、簡陽!天府新區成都片區就是大天府新區屬于成都行政區內的部分:包含雙流、新津、高新南區、龍泉驛區。而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只有十三個街道或鄉鎮,具體如下:華陽(黨政機關所在地)、正興、興隆、煎茶、合江、永興、白沙、太平、萬安、新興、籍田、三星、大林!,
3、成都的城市文化之根在金牛嗎?
張騫出使西域開辟了“北絲綢之路”,始發地應為成都。而“南絲綢之路”泛指歷史上不同時期四川、云南等中國南方地區對外連接的通道,包括歷史上有名的蜀身毒道和茶馬古道等,“南絲綢之路”的起點也是成都。位于今金牛區天回鎮的金牛道作為南北絲綢之路的連接點,道路沿線的貿易交往繁榮,也滋生了燦爛的文化,更是為今天金牛區的發展埋下了伏筆,
4、成都城市文化的靈魂是什么?
成都既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同時又充滿了時代氣息。成都之所以別具魅力,主要在于她擁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品位和精神氣質———“和諧包容、智慧誠信、務實創新”,這12個字全面、準確而又凝練地勾勒出了成都的城市精神,使人徜徉其中,能深切地體味和感受到一種深厚的歷史積淀、獨特的文化底蘊和鮮明的城市特色。這種獨特的精神風貌和文化內涵,便熔鑄成一種生生不息、歷久彌新的城市精神,構成了這座城市的靈魂,是成都人守望的精神坐標和外地人了解成都的鎖鑰,
由成都社科院劉從政、王蘋主編的《成都城市精神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年10月出版)一書,深刻地揭示了成都城市精神的豐富內涵。概括地說,該書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視野開闊,立意深遠,作者遵循“植根歷史、體現現實、引領未來”的寫作原則,以突出成都地域特色為切入點,以城市精神為主線,將歷史、現實和未來串聯起來,追溯歷史、立足當代、展望未來,解析了成都城市精神的歷史文化淵源、形成和演變過程,闡釋了成都城市精神的具體特征和豐富內涵,論述了這種城市精神對成都經濟社會發展的推動和促進作用,從而對成都城市精神進行了系統、全面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二是內容豐滿,論證精當,作為第一部以“成都城市精神”為題的研究專著,綜合運用哲學、文化學、歷史學、社會學、政治學、行政學、管理學、行為學、城市發展學等學科的知識,以翔實的資料,具有說服力和啟發性的文字,詳細梳理、解讀了成都的優秀歷史文化傳統和改革開放以來所賦予的新的時代內涵,深入闡釋了將成都城市精神定義為“和諧包容、智慧誠信、務實創新”的原因和由來,以及培育、弘揚成都城市精神的基本原則和現實意義。
有助于人們進一步了解成都獨特的地域文化及其發展軌跡,進而深化對成都城市精神的理解和把握,三是關注現實,針對性強。作者沒有單純地就城市精神論城市精神,而是關注現實,著重通過這種研究,為成都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書中介紹了國內外一些城市在精神層面治理城市上值得借鑒的經驗,并對成都市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出了有針對性的對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