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華僑來自中國廣東、福建兩省。土瓦有華人華僑5000-6000人,來自中國廣東、福建、浙江、江蘇、四川、云南等地,以廣東、福建籍居多,渺名有華人華僑4000-6000人,來自中國福建、廣東、云南、四川、廣西、湖南等地,以福建籍居多,毛淡棉約有華人華僑6000-8000人,來自中國廣東、福建、廣西、四川、云南等省區,以福建人為多。
1、緬甸華僑的祖先來自于哪里?
20世紀90年代,60-80萬華僑華人散布于緬甸各地,極大多數聚居于城鎮,一小部分居住在山芭(華僑稱鄉村為山芭)。首都仰光,緬甸南部城市勃固、毛淡棉、土瓦、丹老、勃生,緬甸北部城市曼德勒、臘戍、八莫、密支那、景棟等地,華僑華人尤為多而集中,仰光約有10多萬華人華僑,是緬甸華人華僑最多的一個城市。大部分華僑來自中國廣東、福建兩省,
仰光華人華僑主要經營工商業。華人華僑經營的小型工業有塑料、橡膠制品,紡織、造紙、食品加工等行業,緬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現有華人6-8萬,大都來自云南、廣東、福建、四川、江西、臺灣、江蘇、浙江、湖南等省,以云南籍為最多,占40%左右,從事的職業以商業和服務業為主,開設飲食店、糕餅店、百貨店、酒樓等,經營土產和進口商品。
80年代以來,經營中國商品的華人華僑店鋪越來越多,也有少數從事小型加工制造業和運輸業。華文教育已有一定規模,僅“瓦城孔教學術研究會”所辦的學校里,就有2000多學生,緬南重鎮勃生,有華人華僑2萬余人,來自中國的福建、廣東、云南、湖南等地,以福建籍居多。勃生華人華僑主要從事商業,經營土產、日用百貨等,華人華僑社團有福建宮、建德堂、華僑互助社等。
毛淡棉約有華人華僑6000-8000人,來自中國廣東、福建、廣西、四川、云南等省區,以福建人為多,大多數從事商業,少數從事碾米等加工制造業。土瓦有華人華僑5000-6000人,來自中國廣東、福建、浙江、江蘇、四川、云南等地,以廣東、福建籍居多,大部分從事商業,也有從事造船航運業和漁業、橡膠種植業的。渺名有華人華僑4000-6000人,來自中國福建、廣東、云南、四川、廣西、湖南等地,以福建籍居多,
大部分從事商業,也有開設碾米廠和榨油作坊的。卑謬有華人華僑4000-5000人,來自中國福建、廣東、云南、湖南、四川、廣西等地,以福建人為多,主要從事商業,經營土產、日用百貨等,當陽,有華人華僑2萬多人,來自云南、福建、廣東、江蘇、浙江、四川、湖北、湖南、廣西等地,以云南人為多。主要從事商業,大多數經營茶葉、土產、日用百貨、食品飲料等,也有在當地從事農業的,
撣邦首府東枝,有華人華僑1萬多人,來自云南、廣東、福建、江蘇、浙江、四川、廣西等地,以云南人為多,主要從事商業貿易,經營土產、日用百貨等,也有從事運輸業的。華僑社團有“三山會館”、“閩南會館”、“廣東會館”等,臘戍有華人華僑2萬多人,來自云南、廣東、福建、湖南、四川、江蘇、浙江、貴州等地,以云南籍為多,大多數從事商業貿易,經營土產、雜貨、洋貨。
中國貨是僑商經營的重要商品,克欽邦首府密支那有華人華僑1萬多人,主要居住在城市中心地區。大多來自云南、廣東、福建、四川、貴州、廣西、江蘇、浙江等地,以云南籍為多,主要從事商業貿易,經營土產、洋貨、雜貨,也有從事玉石、寶石業和馬幫運輸業的。華僑組織有“云南同鄉會”等,八莫有華人華僑3000-5000人,大部分是云南人。
2、陜西人的祖先都來自哪里,有什么典故?
陜西可以說是國內少有的跨越不同維度的省份,南部,中部,北部文化差異巨大,咱們首先從陜北地區講起,這里被譽為是華夏民族的發源地。前幾年在榆林神木縣發現了距今4000多年的石峁遺址,出土了大量的玉器,考古成果與史料記載得到了完美的相互印證,據考古專家推測黃帝部族就是從這里興起并發展壯大,最終一統華夏帝國,
這里也一直是漢族與異族文化交匯地,從商周時代起,鬼方,獫狁,白狄,林胡,稽胡,盧水胡,鮮卑,突厥,黨項,羌,女真,蒙古,以及來自西域的龜茲人等少數民族在這里與漢民族融合,形成了以秦漢文化為主體,融合了北方草原文化等少數民族文化的獨特文化個性。其中漢武帝大敗匈奴以后,漠南匈奴開始大規模內遷到陜北地區,到了東漢時,羌人又開始遷入這里,直至南北朝時期,居于西北的中亞阿姆河、錫爾河流域的粟特人,也逐漸向陜北遷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