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江蘇人眼里的湖北人說句實在話,好久沒有接觸過湖北人了,十年前,去過武漢,宜昌,去過西陵峽,對湖北留下深刻印像,對湖北人也印象很好。這種幾乎幾十年就會發生一次的大規模遷移,最終造成了一個湖北人的語言根本無法兼容湖北各個地方的人,跟其他地區的湖北人相比,武漢人是個另類。
1、外省人中的湖北人是怎樣的?
天上的九頭鳥,地下的湖北佬。湖北人的精明,非一般人所能及,雖然我從未有機會到過湖北,可找了個湖北老婆,幾十年的相濡與共,使我對湖北人有一定的了解和感觸。一,湖北自古為中國的中心,南國水鄉,氣候溫和濕潤,風調雨順,乃魚米之鄉;這里的飲食文化,純厚實在,他們做菜沒有其它地方那么小氣,大魚大肉,話不多說就是吃,
湖北人吃魚特別的老練,就好像魚沒刺似的,而我多年來吃魚一直甘拜下風。二,湖北人以大米為主食,各種美食小吃花樣多多,尤其是那江米糍粑是我的最愛,煎炸蒸炒,軟濡香甜,還有那江米湯圓更是讓人百吃不厭頗具特色;最絕的是我丈母娘做的臘魚臘肉,那才是叫絕。每逢過年,家里到處都是掛著腌制好的臘肉臘腸,足有上百斤之多,
三,湖北人會做生意,在全國各地都是他們的身影,湖北人很自信,他們以自己是湖北人為榮,與北方人做生意,靈活不古板,盡顯他們的聰明才智。四,湖北人以家為中心,過年一般不請外人做客,缺點是瞧不起北方人,對外人操普通話,而自家人之間全是說湖北話;和湖北人接觸我發現他們有濃厚的重男輕女的思想,姑娘女婿都是客,兒子孫女再丑都是皇上,
2、外人眼中的湖北,是個什么樣子的?
一個江蘇人眼里的湖北人說句實在話,好久沒有接觸過湖北人了,十年前,去過武漢,宜昌,去過西陵峽,對湖北留下深刻印像,對湖北人也印象很好。一,湖北人熱情好客,初到武漢,分不清南北,武漢的路我覺得比上海還要難分辨南北東西,坐車從武昌到漢口,再到武昌,大橋上走來走去,方向都搞不清了,加上武漢的地名很有意思,什么傅家坡,劉家灣的,有點大家族的聚居地味道,初次見面的劉女士接待了我,熱情介紹了武漢的景點,邀我游東湖,中午還帶我去武漢理工對面的九龍大酒店就餐,臨走,還要買點鴨脖子土特產給我帶著,被我阻止,因為,我還要去宜昌,
到宜昌已經是晚上九點,但宜昌那邊接待我的人一直在等著,我記得是在珍珠路上的一家部隊賓館,那么晚湖北的朋友還在等我,讓我十分感動,第二天,還派車專門帶我去看了西陵峽,看了三峽大壩,看了西陵峽大橋,回頭又看了葛洲壩,中午也是拿出當地的特色菜肴熱情接待,印象很深的是吃了好幾種魚,說都是江魚。二是武漢人重視文化教育,
湖北人文化大省,湖北是先秦時期楚國的地域,楚辭是戰國時代的偉大詩人屈原創造的一種詩體。作品運用楚地(今兩湖一帶)的文學樣式、方言聲韻,敘寫楚地的山川人物、歷史風情,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近代,張之洞武漢興辦實業的同時,也開辦了許多學校,今天,武漢擁有有多個高校,武漢大學和華中科技在國內名頭很響,湖北的大學數量國內領先。
3、湖北人除了武漢外,何以都是南腔北調的一盤散沙呢?
因為整個湖北版塊,被長江、漢江兩條中國著名的江河如切蛋糕一樣切開,加上洞庭湖又在南邊分隔一下,湖北整個地域被切成了五六塊,加上又是個千湖之省,地域分割又更為精細。湖北語言系統非常特殊,有湖南話,北京話,上海話(沙市一帶),東北話(青山),四川話,河南話(襄陽),安徽話口音,但萬萬說不出什么叫湖北話,如果說武漢話代表湖北話,估計所有湖北人都會說你腦子有問題。
為什么周邊省份都有統一語言,而獨獨沒有湖北話這一個說法呢?美麗的湖泊湖北作為中國的中部省份,與其相鄰的省市就有6個之多,它們分別為安徽、陜西、江西、湖南、河南及重慶市等,在湖北,最奇怪的地方就是武漢。首先武漢話是一種非常奇特的語言,一過武漢語言系統馬上南轅北轍,這在中國其他省份也屬罕見情況,省會城市語言居然只代表一小部分人,并不能代表湖北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