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廣東人有多有錢,有多低調,但我有個表姐,九十年代去廣東打工,就嫁在了廣東東莞的一個村。本人90年代出來廣東工作,第一個工廠就是在臺灣企業做事直到97年,當你蔣來有機會自己做老板的話,你會回過頭來發現和理解,如果真正要管理好一個工廠或公司,原來臺企的那一套各方各面的管理工廠方法是值得學習的。
1、廣東人有多有錢,有多低調?
謝謝邀請!我不知道廣東人有多有錢,有多低調,但我有個表姐,九十年代去廣東打工,就嫁在了廣東東莞的一個村。男方是一個寡婦的養子,小學畢業,人才也不好,但對表姐非常好,畢竟表姐也就是個初中畢業,當然長得蠻漂亮的,后來被感動嫁給了他,她老公家據說當年算是他們村最窮的了,當年只有兩間土房,但小平老人家在中國的南方劃的那一個圈,確實讓廣東人民受益了。
表姐結婚后,九十年代中期開始,每年村里按人頭分紅,一年她家四個人分紅能拿到十來萬后來有幾十萬,每年村上組織村民出去旅游,村上統一建房,反正我感覺我表姐婚后沒怎么出去上過班,還是個愛花錢的,一家人就靠她老公開出租掙的錢加村上分紅,買房買車供兩個孩子上學她自已shopping之類的,幾士年就過來了,這就是廣東窮人的生活哈!聽表姐說,她們村的人發財后,光在村里修房子都要花幾百萬,更別說在外面買樓等其他方面了。
對,聽表姐說,當年他們村好些鄰居在廣東買房子都是一個單元一個單元的買,所以叫買樓!去過表姐家兩次,他們那兒老爺們都愛穿著個T恤,一雙人字拖,在外在晃來晃去的,喝個早茶,真看不出來誰有錢沒錢,不過,我覺得是穿衣習慣使然,倒稱不上故意低調不低調的,如果你在街上看到一個襯衣領帶,衣裝筆挺的,指定是個外來打工仔在跟業務的。
2、為什么有人講不要進臺資企業上班,臺灣老板是最扣門的?
本人90年代出來廣東工作,第一個工廠就是在臺灣企業做事直到97年,應該可以有一點點發言權。的確,大部份人為什么不喜歡或不愛進臺企,就是因為臺企的規章制度很多,且框框條條很多,給人的感覺很不自由,另外,臺企在很多工廠的管理方面都很節約(也是很多人說的摳門)。我記得九十年代我們外出工廠辦事夏天中午很熱,要自己買水喝的,都不能累積報銷,
什么辦公室的便簽紙要用兩面紙等等,臺企在很多方面創建很多的精簡節約措施。對于現在的年輕人來說他們肯定是不習慣的,或者說不喜歡的,但是當你蔣來有機會自己做老板的話,你會回過頭來發現和理解,如果真正要管理好一個工廠或公司,原來臺企的那一套各方各面的管理工廠方法是值得學習的,也是才有可能把工廠管理好并賺錢的一個重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