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邀請,無人駕駛汽車≠取消駕駛證,除非無人駕駛汽車作為公共出行交通工具,但作為公路車輛可能性極低。因為無人汽車的不確定性仍有很多,實際道路情況是否“適配”無人駕駛汽車也是有待商榷的,下面進行簡單的分析,駕駛機動車應當取得駕駛證,以現在的無人駕駛汽車技術來看沒有一臺能擺脫人工干預,使用這種汽車還是會出現駕駛行為的,所以必須要持證開車。
1、現在的汽車,真的有無人駕駛的功能嗎?
智能汽車的無人駕駛必須有智能化公路的配合才可能得予實現。這當中,要達到確保安全的標準,還得提高行人與公路交集時的公共交通規則意識;公共交通安全意識的強與弱,將直接影響公共交通參予者的人身安全保障,因此,單拿智能汽車能否實現無人駕駛問題說事顯得很天真。這不是單一學科進步了就能解決的問題,
2、假如明年有無人駕駛你敢坐嗎?有多少考出來的新手開共享汽車?
無人駕駛汽車出現敢于乘坐嗎?這一問題如要求普通汽車用戶回答,相信包括極客級別的汽車愛好者也會猶豫,能給出客觀(不違心)的答案也許總會是不敢于嘗試。因為無人汽車的不確定性仍有很多,實際道路情況是否“適配”無人駕駛汽車也是有待商榷的,下面進行簡單的分析,1:系統Robust(魯棒性)汽車實現無人駕駛的基礎是達到【智能機等級】,簡而言之為車輛配備了諸多控制程序與傳感器。
其中最基礎的主動剎車、全速自適應巡航、車道偏移保持與并線輔助系統等配置,其精準程度有多高相信用戶更有發言權;在理想的氣象條件中這些系統可以穩定的運行,但是在雨雪霧沙塵等特殊天氣中,這些系統的傳感器出現錯誤偵測的概率似乎很高,以主動剎車系統的雷達系統為例,僅依靠普通的毫米波雷達會高頻出現錯誤識別,即使是一張飛舞的紙片或者塑料袋也有可能激活主動剎車,那么在雨霧天氣中如出現前方路況的高度模糊是否錯誤識別的概率會更高呢?即使加入激光雷達也無法100%保證絕對安全,因為激光雷達歲更精準但是測距極限很低,遠距離測試仍然要依靠毫米波雷達。
其次ESP車身穩定控制系統嚴禁在雨雪濕滑路面使用,而上述諸多智能配置均以ESP平臺為基礎實現,那么問題來了,ESP在特殊天氣中都不可以使用,這些智能安全配置的適用范圍是不是更窄了呢?或者換一個角度發問,無人駕駛汽車是不是只能在好天氣使用?如果是的話那要它何用,在潮濕的南方以及多雪的北方選這些車似乎性價比極低哦。
2:防火墻強不強?無人駕駛汽車達到智能等級之后,其車輛則必然實現了網聯化;網聯可理解為車機(導航機)接入了互聯網,以目前量產的智能汽車作為參考,測試過的少數車輛已經將車輛的控制權限開放給了APP,這些APP如果在運行過程中出現BUG,高速行駛中的車輛會有什么結果呢?似乎一個程序錯誤就會導致車輛失控吧,而駕駛人在開啟自動駕駛模式后總會忽略對車輛運行狀態的監管,處理不及則會發生后果無法預測的碰撞。
重點-方式木馬,這個詞匯對于年青一代的互聯網用戶也許很陌生了,但是在PC終端時代木馬非常可怕,如果對蠕蟲或熊貓燒香有印象的話,這種網絡病毒只要入侵PC終端則會造成系統的癱瘓,甚至是通過木馬植入的病毒控制設備清洗數據或遠程控制。這類情況在無人駕駛汽車的時代不見得不會出現,PC只是靜置的電腦,即使中病毒充其量也只是損失數據;而汽車是能夠以120km/h的高速在公路上駕駛的交通工具,一旦被遠程控制會被種下木馬,那么后果會如何呢?總結:提出無人駕駛汽車在計程車領域普及的第一個國家是美國,該車企自然是大名鼎鼎的特斯拉;然而在某界黑客大賽中出現特斯拉某車在數分鐘之內被遠程操控的案例之后,似乎北美也不敢于嘗試將真正“定時炸彈”投放到公共出行領域;至于家用汽車無法管控,但仍不能排除其潛在安全隱患,
3、你怎么看待無人駕駛汽車,未來會不會取消駕駛證?
謝謝邀請,無人駕駛汽車≠取消駕駛證,除非無人駕駛汽車作為公共出行交通工具,但作為公路車輛可能性極低。無人駕駛汽車并不是想象中的高科技,如駕駛員可以坐在副駕醒酒或者旋轉座椅摜蛋,這些在短期內是不可能實現的,無人駕駛分為五個等級,分別如下:L0級-人工駕駛L1級-人工駕駛、車輛輔助加減速通過快捷按鍵操作(如定速巡航)L2級-車輛駕駛負責加減速、自動剎車、自適應巡航等,人工負責觀察路況準備應急(累不累?)L3級-車輛完全駕駛、人工負責應急,限定場景(僅限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等無行人無非機動車路段)L4級-車輛完成所有操作、駕駛員無需保持注意力,但限定專用道等特殊場景L5級-完全自動駕駛、不限定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