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醫院規定副主任醫師也要出診一次。有些縣、市級地方醫院,對專家的要求比較低,甚至主治醫師都有專家門診,甚至副主任醫師也有特需門診,一般醫院,不涉及教學職稱的區別如果不是某醫科大學的附屬醫院,那么醫生晉級通常有4個階段,那就是住院醫師,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和主任醫師。
1、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治醫師在縣級醫院和省級醫院的技術水平是一樣的嗎?
先說同一級別醫院不同的職稱醫生的技術水平有無區別。一般規律來講,同一專業上一級別的醫生的診治水平要比下一級別醫生的技術水平高,無論從治療經驗,所學內容,實踐操作上甚至學術水平上,職稱越高的所掌握的內容越多或者約熟練。剛畢業的住院醫生,經過幾年規范化培訓后晉升主治醫生,主治醫生經過4-5年甚至更多的時間,需要經過理論考試,實踐鍛煉(比如科醫生需要一定數量的術者或一助手的經歷)和文章及課題的要求才可以晉升為副主任醫師,副主任醫生一般再經過5年左右的時間,需要更高的技術鍛煉和學術要求后才晉升為主任醫師,
所以,通過這個經歷看,一般情況下職稱越高,水平越高。上面說一般情況,一般規律,那么,必然有“二班”情況。職稱不完全代表實際的工作能力,職稱是某些指標的量化,但是醫生的診治水平是綜合性的。如果一個人不停的學習,專業的深度和廣度遠遠超過同級別醫生甚至遠超上一級別醫生的水平,這是完全可能的,舉例來講,外科醫生的手術能力,需要專業知識的積淀,需要手術規范的約束,但是還是需要一定的天賦。
有些醫生雖然級別不是很高,但是手術水平和標準化手術操作能力及手術安全遠超上一級醫生,這是經常的現象,外科醫生的手術能力,同行,麻醉醫生,手術室護士是最有發言權的,如果醫院的同事經常把熟人朋友介紹給某位醫生,雖然這位醫生在整個學術界名聲還不算大,但是可能手術水平是非常高的,大家公認的。相反,有些外科醫生,直到頭發花白,該退休了,水平也就那樣了,
再說縣級醫院和省級醫院的比較。其實,這沒有太多的可比性,如果是同一專業的話,很多概率上來講,省級醫院的同級別醫生的水平要高于縣級醫院的水平。因為無論是醫療資源,學術平臺,國內外交流的便利,接觸病人的數量和病種,二者都是不在一個水平上的,但是,具體個人,也許某位縣級醫院醫生的水平遠高于省級醫院的醫生,只是概率低一些。
2、醫院里同是主任醫師的人,水平相差能有多大?
主任醫師是一個職稱,可以說是按照論資排輩或者如果能夠在規定的期限發數篇文章的話,再通過考試或者是面試等方式就可以聘為主任醫師,并不是依據臨床能力和以看病好壞來給予支撐的,也就是說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教授、副教授,是以工作時間年限以及科研論文來評定的,所以從這個程度上就可以看出來不同醫院的主任醫師之間還是有很大差距的,同一個醫院的主任醫師也是有很大差距的,所以這就造成了一個醫療上的偏差,
很多患者找醫生看病的時候往往只是看醫院,看醫生職稱,而無法得知醫生的診療能力,結果盲目的掛號達不到自己治病的價值,實現不了就醫的價值最大化。當然在同一家醫院里面同是醫務工作者的同事,如果想看哪一個科的話,基本上可以通過同事就可以打聽到這個醫生的水平怎么樣,從而再去看病,當然特別牛的醫院,比如說協和醫院,還有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還有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皮膚科,他們的醫生水平都還是很厲害的。
3、“醫院掛號”住院醫師、主治醫師、主任醫師,到底有何區別?
住院醫師、主治醫師、主任醫師分別對應的是醫生的專業技術職務,一個本科醫學生畢業工作滿一年,并考取執業醫師資格證后,就被稱為住院醫師。住院醫師工作滿5年,同時滿足科研、學歷、下鄉等等一切要求后,并通過主治醫師考試后,被醫院聘任為主治醫師,主治醫師聘任滿5年后,時滿足科研、學歷、下鄉等等一切要求后,并通過副主任醫師考試后,被醫院聘任為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