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檔案了,只能找其他證明材料。對于沒有錄入電腦的老檔案,就需要到相應就業服務管理部門存放的業務檔案中核實了,檔案材料的分類檔案材料一般分為10大類,視同繳費年限資料丟失了,這非常可惜,也就意味著工齡缺少了一段時間,那么在計算退休金時就相當吃虧了。
1、檔案丟了怎么辦?
職工檔案材料,應當有專業的公共就業服務機構保管,盡量不要個人提取或攜帶職工檔案。否則一旦丟失,麻煩可就大了,檔案材料的分類檔案材料一般分為10大類。履歷材料,自轉材料,考察、考核、鑒定材料,學歷和職稱、職業資格材料,政治、歷史情況審查材料,入黨、入團和民主黨派的材料,獎勵材料,處分材料,錄用、任免、聘用、轉業、工資、出國、離退休、退職等材料、另外就是其他可供參考有保存價值的材料,
檔案材料是考察和評價一個人的重要依據,一旦丟失將是個人重大信息的損失,無法補辦。如果丟失怎么辦?個人檔案材料丟失怎么辦?這種情況下,我們在未來使用的檔案材料時候就會面臨麻煩,沒有檔案了,只能找其他證明材料。比如證明學歷學位,一般還需要本人的學歷證書,如果證書丟失,也可以到相關網站上打印證明材料,如果大學學籍檔案丟失,應當去學校教管部門查找自己的學籍記錄。
對普通人密切相關的,實際上主要是就業檔案材料,就業檔案材料丟失,要找就業服務部門。一般當年辦理就業手續時,都會有相應的備案登記,也就是業務的花名冊,隨著科技的發達,大家都在推動無紙化辦公。相應的入職手續和解除手續都存在電腦中,只要提供個人身份證件,隨時可以打印,對于沒有錄入電腦的老檔案,就需要到相應就業服務管理部門存放的業務檔案中核實了。
勞動合同,一般用人單位還存在的話,只要隨意找一份蓋章簽字就行,像一些用人單位一直都不給職工簽訂勞動合同,勞動合同可以補簽是一樣的道理。一些無法補辦的檔案,多年來由于經濟體制改革,社會情況也發生了很大變化。特別是一些國有企業在改制或者破產的時候,導致職工檔案缺損丟失的現象,由于當時的政策已經過去很久,一些原有的用工主體已經不存在。
2、檔案丟了退休時怎么辦?
“檔案丟了怎么辦理退休呢?”——這真是一個生活中無法回避問題,怎么辦?(先把怎么丟的放放)咱們一起學習,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梳理思路,僅供參考,檔案的確非常重要,它記錄了檔案該自然人最初最原始信息資料,它包括姓名、姓別、參加工作時間、學歷、籍貫、政治面貌、主要社會關係,以及受何獎懲處分等等,基本信息齊全;它還是該自然人今后升職、提薪酬、入黨提干、任免職務等重要查審資料;當然也是該自然人今后辦理退休手續之重要查證資料。
勿須質疑,回到主題。題主如發生該情況,根據相關工作類似處理流程,有以下幾種查找方法,僅供參考,如不意見諒。第一:假如題主退休時,檔案全無,這時要分清楚:主要是指“視同繳費年限”缺失了,但“實際繳費年限”是客觀存在,因為社保資料有繳費清單證明。視同繳費年限資料丟失了,這非常可惜,也就意味著工齡缺少了一段時間,那么在計算退休金時就相當吃虧了,
怎么辦?既然題主有“視同繳費年限”,也就是說題主是上世紀通過正常招工程序,通過市(縣)勞動局按程序招的工。勞動局招工時統一填報《XⅩⅩ招工表》,一式三份,由個人、招工單位、勞動局各存一份,即便用人單位丟失,個人和勞動局原始檔案還在,通過近幾年歸類,應該現存于社保部門,我的建議是:到原勞動局檔案庫查找。
例:2004年,我有一個老三屆知青老孃孃,無意間發現檔案全丟失,根本無法證明其知青身份,要知道只要證明知青下鄉時間,也就證明了工作第一時間,我們就在勞動局最臟的庫房里翻箱倒柜,忙了近半天,終于找了一本當年老孃孃下鄉時辦理的“戶口迀移”證之存根,僅憑這張“存根”,足以證明其身份,證明參加工作第一時間,于是問題順利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