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人在聊天的時候,都會問對方老家是哪里的,有些老人會說我的老家是河南,有的老人說我的老家是山東,還有一些老人說他的祖輩當年拖家?guī)Э冢瑥纳轿鞔蠡睒錃v經(jīng)千辛萬苦搬到這的。中國人的“老家”是山西大槐樹還是河南,如果你要是去了東北,特別是黑龍江齊齊哈爾、牡丹江、雞西一帶,你問那里的老人的老家是哪里的,大部分都是我老家山東的。
1、朱元璋的老家在哪里?
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出生于安徽省鳳陽縣(元朝叫濠州),祖籍江蘇沛縣城南朱莊,始祖朱期昌1148年北宋南渡遷江寧府句容縣通德鄉(xiāng)(朱家巷),至第七世朱初一(朱元璋祖父)遷江蘇盱眙第八世朱世珍(朱元璋父親)遷安徽鐘離(今鳳陽縣大廟鎮(zhèn))。朱元璋小名“重八”,至朱元璋確是第九代了(如常遇春父常六六,祖父常重五,曾祖父常四三,高祖父常三一,
安徽懷遠常氏1157年北宋南渡自南陽鎮(zhèn)《山東微山湖北南陽湖中一島嶼,應屬滕縣。》遷懷,至常遇春是第七世,)。朱元璋的先祖也居住在微山湖西部豐縣沛縣一帶,從北方南遷,也應該在那個年代,鳳陽明皇陵所以說,宋室南渡確實是一次人口大遷徙!朱元璋釆取朱升“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的建議,云集了徐達、常遇春、李文忠、鄧愈、湯和、沐英、胡大海、藍玉、傅友德、馮勝等一批淮西猛將,劉伯溫、李善長、胡惟庸、朱升等一干文臣,確定“先滅陳友諒,后滅張士誠”的戰(zhàn)略方針,掃清江南群雄后,于1367年10月,派大將徐達、常遇春率軍25萬余人北伐中原,席卷大都(北京),直搗元上都開平,于1368年在應天府(南京)登基,建立了明朝。
2、“老家河南”,“老家山西”,“老家山東”,到底哪是中國人老家?
中國人的“老家”是山西大槐樹還是河南?山西大槐樹走出來多少中國人?為何有人說河南才是中國人的老家?隨著現(xiàn)在生活水平的提高,來到假期的時候,很多人選擇出門旅游來放松自己,這也是生活質量提高的一種表現(xiàn)吧!我們到了一個陌生的城市或者一個地方,當?shù)刂滥闶峭獾貋淼模苍S會說歡迎你來到這,也許什么都不會說,但是,有一個地方不太一樣,那里的人讓人倍感親切,如果,你說我是外地來旅游或者要在這定居了,他會說歡迎回家。
大家已經(jīng)猜到了,我說的這個地方就是山西大槐樹,我們年輕人可能沒有那么多感悟了,但是有很多老人還是比較懷念那個地方,很多老人在聊天的時候,都會問對方老家是哪里的,有些老人會說我的老家是河南,有的老人說我的老家是山東,還有一些老人說他的祖輩當年拖家?guī)Э冢瑥纳轿鞔蠡睒錃v經(jīng)千辛萬苦搬到這的。作為東北人小的時候聽姥姥說他和姥爺還有大舅、大姨是怎么從山東來到黑龍江的,那時候還小沒有什么概念,現(xiàn)在回想起來,還是能夠感受到那時候老輩人離開家鄉(xiāng)去謀取生活的艱辛,誰愿意離開自己的家鄉(xiāng)呢?里面的心酸只有經(jīng)歷過的人才能體會到!其實山西大槐樹是有歷史的,從明朝洪武年間就開始移民了,移民并不是因為山西生活不下去了,相反,那時候山西是風調雨順的,很多人其實是不愿意離開家鄉(xiāng)的,
但是,由于明朝剛剛建立,之前和前朝打仗各地都損失了很多人口,各地勞動力明顯不足。另外,當時中原一些地區(qū)還出現(xiàn)了嚴重的自然災害,多地出現(xiàn)旱災和澇災,那時候溫飽都成問題,也沒有余糧,遭受災害后,有很多人餓死了。再加上,勞動力少,很多農(nóng)田甚至村莊都荒廢了,所以,朱元璋商議之后,就想從風調雨順和人口眾多的山西往外遷移一部分人到別住定居。
其實,這次遷移老百姓是不愿意的,但也不能拒絕,在當時是非常大規(guī)模的遷移,當時又不能,把一個村莊或者一個地區(qū)的人都遷移走了,那樣這邊也會出現(xiàn)勞動力不足的情況。所以,當時遷移的時候要求,四口之家要留下1個人,一個六口之家要留下來2個人,如果是8口人就要留下了3個人,我們現(xiàn)在感覺說得挺輕巧,但對當時的人來說,從熟悉的家里到外鄉(xiāng)定居是很不情愿的,不過又不能拒絕。
但是,遷移走之前也是要報名登記的,大家一起走的,所以,那時候規(guī)定了一個報名登記的地點,就是山西洪洞縣,必需要到這個地方去報道,這個縣有個寺院叫廣濟寺,就把出發(fā)點定在了廣濟寺門前,一個據(jù)說活了幾千年的大槐樹下。來到這里可不只是報個名就完事了,來這還有一個目的是來領路費的,必定這次遷移不是個人行為,領完路費就拿著行李開始跟隨官兵領著的隊伍出發(fā)了。